|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⑥ |
|
⑦ |
桑金伟 文/摄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解释“墀(c hí)头”较繁,用我自己的话概述就是:硬山式建筑的山墙伸出檐柱之外的部分,叫“墀头”。为何称其为“墀头”?尚未发现有权威说法。有人说“墀”中有“犀”,即为犀牛,犀牛角凸于头部,更有力且漂亮。我想这可能是望文生义的解释。北方俗称其“腿子”或“马头”。 墀头通常筑于一栋房屋的两边端墙前,处于房屋正立面中比较显眼的部位,因此特别注重其装饰。墀头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以檐收顶,有戗檐板,起挑檐作用;中部称“炉口”,是筑砌和装饰的主体,也是本文展示的重点;下部接地,叫“炉腿”,也叫“兀凳腿”或“花墩”,大多简单处理。 墀头向外伸出,而伸出方式总是一层层逐渐向外凸出,这在古建筑学上叫“叠涩”。叠涩是一种砌法,用砖、石(也有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向内收进。向外挑出时要多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恰利于承重。而形式多样的叠涩,本身就是富有美感的装饰。 墀头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屋檐,同时也增加美观。任何建筑,坚固是第一位的,装饰才是第二位的。 从材料工艺来分,墀头有砖雕类和灰塑类;从结构样式来分,墀头有阶梯式、凹龛式和拱式。在宁波,一般不把墀头作为最重要的建筑部位加以精雕细琢,多数平民家的墀头不事装饰,以灰塑类、简易阶梯式居多,砖雕类的见于少数大户人家,凹龛式、拱式的更是难觅。灰塑类墀头,以砖砌为骨,石灰塑型,造价低于砖雕类。而在北方,砖雕类墀头很普遍。读者可以通过配图认识墀头样式,欣赏它们的独特之美。 ①摄于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墀头为灰塑阶梯式,叠涩18层,上有淡彩。似为新修复的。 ②摄于奉化区的萧王庙。图上墀头有两座,均为阶梯式。正向一座是砖雕,叠涩超过20层,上雕人物、花草等;侧向一座是灰塑,灰塑上有淡彩。 ③摄于余姚市临山镇后河沿东路一带的老宅中。墀头为砖雕阶梯式。叠涩层数少,但砖雕漂亮,几何感强,十分耐看。 ④摄于河北张家口堡子里。墀头为砖雕阶梯式。砖雕十分精细,从上至下依次雕的是:人物(二仙)、龙凤、花叶、人物(渔樵)、吉祥宝物、卷草纹、花卉+铺首虎头。特别是铺首虎头在墀头中难得一见。 ⑤摄于河南开封。左右相邻两户各有端墙,墙前又各筑墀头,于是形成了双墀头并列的景象,且两家的墀头砖雕技艺不相上下。 ⑥摄于山西平遥古城。墀头为砖雕凹龛式。凹龛内采用全透雕,有寿字;凹龛上部用高浮雕,图案是松鼠和葡萄。两物结合表达了多子多福、家族繁衍的祈愿。 ⑦摄于江苏南京市郊高淳老街。墀头为灰塑,样式是阶梯式和拱式相结合的,再用墨色勾边描字,整个墀头显得秀美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