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年说丹陛

北京天坛特有的“丹陛桥”。
湖南炎陵县炎帝陵的后进丹陛是独龙,浮雕特别高。(桑金伟 摄)
宁波庆安会馆也有丹陛。
故宫太和殿的丹陛,有蟠龙在中,用流云衬托,下部以海水、寿山作底。
北京太庙享殿的丹陛分三层,第三层图案是双龙戏珠。
奉化溪口雪窦寺的现代丹陛。
山西五台山真容院的丹陛图案是九龙吸水。

    桑金伟 文/摄

    龙年即将来临,正好说说丹陛。

    丹陛是位于宫殿类建筑正门前、台阶正中的一段石雕的坡道。据说这段石雕坡道的颜色是红的,故曰“丹”,但现实中我至今未见过红的丹陛。名称总是约定俗成的。石雕的图案大多是龙,故又称其为“螭陛”。由于丹陛是建筑中轴线上的一段,且过去仅皇帝可在其上行走,故有时也把丹陛称作“御道”或“辇道”。当然丹陛、中轴线、御道、辇道是有关联但又独立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丹陛只能在宫殿类建筑中见到,而拥有宫殿类建筑最多的是北京,旧时北京城的“五坛八庙”里应该少不了丹陛。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宫殿,故宫太和殿前巨大的丹陛石,让人震撼。据说故宫的丹陛石料来自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石料的开采动用了大量民工和士兵。而将石料运往京城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掘一口井,在滴水成冰的隆冬里,汲井水泼路面成溜冰道。数万名民工、千余头骡子,用了整整28天,才将石料运至京城。这些巨石大部分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其中,好的石料做成了丹陛。据载,故宫保和殿前有一块巨型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200吨,为我国最大的整块丹陛石。

    除了京城外,其他多地也可见到丹陛,如山西五台山真容院、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山东曲阜大成殿等处。

    北京故宫丹陛的图案多采用高浮雕。高浮雕之上,当年皇帝是如何踏丹陛行走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前些年,某些影视剧中曾出现皇帝行走丹陛的镜头,由此引起大家热议。有人说皇帝行走时,脚下垫有棕红的地毯。也有人说,皇帝是乘坐御辇悬空经过丹陛石。

    丹陛的图案以龙为主(据说只有慈禧的殿堂内是以凤为主的),此外还常刻有凤、鹤、虎、狮、马等灵兽灵禽,在补白处又常常配以相应的纹样,如海水、流云、寿山、崖岸、卷草、宝珠等。龙象征皇帝,意谓皇权神授;海水、流云、寿山、崖岸、卷草等,象征江山永固;宝珠象征财富。而龙又有蟠龙、青龙等之分;龙的数量又有独龙、双龙、三龙、五龙、九龙……这些决定了丹陛图案的多样性。

    北京太庙享殿的丹陛分三层,第一层雕有海马,第二层是狮子戏彩球,第三层是双龙戏珠;故宫太和殿的丹陛有蟠龙在中,用流云衬托龙形,下部以海水、寿山作底;北京孔庙大成殿的青石丹陛雕刻精美,上、下雕刻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周围雕饰卷草纹,并有海水、崖岸、祥云环绕,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天坛的丹陛还形成了特有的“丹陛桥”,其实就是丹陛下面有两孔涵洞,呈南北走向,且高出地面。

    湖南炎陵县炎帝陵的前一个丹陛是双龙,后一个丹陛是独龙,浮雕特别高。山西五台山真容院的丹陛图案是九龙吸水,可见“级别”不低。九龙属至尊,北京故宫除了有著名的九龙壁之外,还有九龙丹陛。九龙丹陛在其他地方较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竟然也有丹陛。宁波庆安会馆石雕精美,最吸引眼球的是前大殿的蟠龙柱和凤凰牡丹柱,人们往往忽视了蟠龙柱下的地上有一块丹陛。这块丹陛嵌在六档台阶正中,浮雕不深,石质待证,已风化发黑。在庆安会馆前馆长黄浙苏的帮助下,笔者辨认出:主图为三龙,一条在上,两条在下,有流云烘托;下有龙门一座,雕海浪相衬;边饰为夔纹和卷草纹。关于庆安会馆丹陛可探讨的话题很多,在此不作展开。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古建构件大多由以实用性、功能性为主向以装饰性、象征性为主转变。丹陛的转变就很典型。在现代社会中,丹陛已成为装饰性、象征性的古建构件,奉化溪口雪窦寺的丹陛就是鲜明的例证——它由古代的一道丹陛变为两道丹陛;雕刻的图案由龙变为人物、花草、园林、山水并举;其上不作行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