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算盘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宁波民间“方方一丘田,荸荠种过年”的算盘谜流传颇广。好的算盘是红木制的,珠重杆滑不连带,打起来“噼”、“啪”作响,富有节奏;而作为收藏用的算盘有铜、玉石等材料做的,大小形状各异;算珠有菱形的、球形的等多种。 关于算盘的起源,清代数学家梅启照主张源自东汉,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写过的一部《数术记遗》里面提及“珠算”;清代学者钱大昕依据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和明永乐年编的《鲁班木经》,主张源自元、明;又有人依据《清明上河图》上的药铺中有算盘,主张源自唐朝。总之算盘历史悠久,从古时小木棍(算筹)演变而来,从筹算法到珠算、心算、笔算,再到计算器。书写从中国码子到阿拉伯数字,都是与时俱进的。最著名的珠算书,要数1593年明代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有17卷595题,其中还提出了开平方、开立方的珠算法。 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一讲究指法:中指负责上档珠的拨动,食指、拇指负责下档珠的拨下、拨上;二要会背口诀:除了加减乘除法口诀外,还有“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之类的十六两制斤两法口诀;三讲究数位:右手打算盘最右位为个位,左手打则相反;四讲究算法:如三位数乘法有“依位乘”与“留头乘”之分。最终还是靠熟能生巧。算盘档数成奇数,有九档、十一档、十三档等,说某人是“二十四档算盘”,就是讽刺这人“门槛精,只进勿出”。 宁波人用谜语很形象地描述了算盘的样子。比如:小小一丘田,田里种荸荠,荸荠有多少?数数万万千;(用宁波话读就押韵)楼上楼下,一户人家,楼上公公搭婆婆,楼下五只小喽啰。老师上课时用的算盘很大,木框没有上过漆,算盘子不是像荸荠那样椭圆形的圆珠,而是由两片圆锥形的木头粘在一起组成的,中间大而尖、两头小而尖,就像是一只压扁了的“菱角”(陀螺)。因为老师在上课时,这大算盘必须挂在黑板上,所有的算盘子都与地面垂直,为了既不让它掉下来,又可以上下滑动,所以,竹档子的旁边还有一条镶嵌着猪鬃的防滑“绳”。 珠算高手就像现在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可以盲打算盘,有的还练就了左手算盘右手笔的绝技,也就是说他可以双眼看着账本,右手握笔记账,左手拨打算盘,一心三用,得心应手,同时完成计算和记录。在乘除法运算中,还有一种名为“飞规”的口诀,说白了就是珠算和心算的结合,省去很多复杂的运算程序,用简便方法很快给出答案,宁波的不少学校在全国的珠算竞赛中都获得过很好的名次,培养出不少珠算高手。目前我国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