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标准更需
严格落实和执行

  □董晓勋

  

  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为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今年7月1日,一项新的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

  对经常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的老百姓来说,《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实施无疑是好事。因为该标准不仅对肉制品、水产制品,还对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而且,该限量标准还弥补了现行食品标准中致病菌指标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如果这个限量标准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执行,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将大为降低。

  但,且慢过于乐观。为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出台的各类标准、规定、通知等文件并不少,也涵盖了人们生活中所可能食用的所有食品。而且每次一个新标准出台后,各地都会作出快速反应,“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等表决心的话语一个比一个说得有力,说得响亮,有的地方更是做得滴水不漏,根据当地情况出台补充规定等。

  但有标准、有口号并不必然带来好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通报,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52起,中毒5559人,死亡109人。

  所以,再好的标准出台,再动人的口号喊出,都不如实实在在地行动。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不放过任何一家生产商、经营者,任何一个环节,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也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不再为食品安全担惊受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