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一些饭店的菜品标着“时价”二字,但“时价”究竟几何?《苏州市餐饮行业价格行为规范》将于5月1日起实施,《规范》明确规定:饭店餐馆不得使用“时令价”等模糊标价。(4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苏州禁止“时令价”,令消费者扬眉吐气。因为所谓“时令价”,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乱涨价。 新鲜蔬菜、螃蟹鱼鲜上市,该卖什么价,当然要由市场说了算。所谓市场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商家有自主定价权利。然而价格放开,并不等于允许乱涨价。比如时令菜蔬、时令鱼鲜等,可以有因时而宜的“时令价”,但前提必须是明码标价,而不能把“时令”变暗箱,借“时令”玩猫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价格监管部门不再直接干预商家的价格,但可以通过强制明码标价等手段来“间接干预”。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餐馆饭店一“时令”就涨价,洗车费也有“时令价”,家政服务也有“时令价”,都是开口就喊,个个都是“不二价”。“时令价”乱象成了诸多行业的潜规则,令消费者难逃一劫。 有了禁令还须落地。“时令价”在“时令”前是查不到的,商家“宰客”有预谋,但行动是随机的,并且都着眼于“时令”期间,因此监管也须落足于“时令”。期待监管部门深入一线,贴近消费前沿,常规巡视加“飞行突检”,围绕商品、服务的质量、价格,对“时令价”露头即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