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涵 我几乎有十五年没触碰过体力活了。忽然有一日,我怀念起体力活来。 人类从农耕时代走来,一直以体力劳动为主。在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加快,一批批农民工先后涌进城。回来后对孩子说:“好好念书,将来可以坐办公室。”我们一百个不愿再重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自然很认可这则喜讯,并为之努力,决心要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过度,从山林田野工地向办公室挤。于是,拼尽一切,考研、考公务员,盼着找到一个可以终身稳定的岗位。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进步的思潮! 之所以抵触体力劳动,一是城市化大势所趋,另一也因为惰性是与生俱来的,坐着总比站着舒服,即使躺在被窝里,也不妨碍脑子的转动。 教室和办公室的人一样,都分为两种,一种干实事的,一种打酱油的。常言道,万恶懒为首!病痛往往更“青睐”闲的人。许多人精神萎靡,倒不是晚间勤奋过度,而是上网、游戏和K歌等夜生活给折腾出来的。 冬天的公交车上,赶着上学的中学生,一个个睡眼惺忪的,裹得跟个粽子似的,脑袋几乎要缩进领子,身子骨像被化过一样,全无一丝饱满。看看马路上的老头老太,也比他们有风度多啦。 我同学工作的那所小学发生过几出闹剧。放学后打扫卫生,是公立和大部分私立学校几十年的规矩。个别父母看了心疼,又不好意思对老师和学校说不,竟想了个荒唐的法子———叫保姆来学校打扫。这样的家教体制下,体格将会一代不如一代,而这必将导致脑力思维也渐趋衰弱,甚至还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我小时候家里活忙,放学后也要做帮手,但强度已比不得父母那一代。他们那会儿,男孩子十岁就要上山打柴,再大些还要扛毛竹,姑娘们也没得偷懒,抬水、做饭、洗衣、下地等。但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做事的习惯,而且体格健壮,会体恤父母,这是最大的好处。 脑力劳动的强度并不亚于体力劳动。任凭脑力如何发达,终是以体力为根基的。也许是因此,近几年,健身房如雨后春笋一般。普通的两千多元一年,也承受得起。如果请乡下的大叔来参观一下全套设备,他们保管会说,不值,不值!他们虽上了年纪,但酒量饭量还一样好,也没什么病痛,上山下地还能胜过城里的小伙呢。 然而,被动的运动只是负担(我认为健身就是,目的性太纯粹了,当然那些爱好健身的人士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主动的运动,才会真正激起人体内的能量。 我想找一份工作,只需坐四五个小时的,另兼一份园艺活,比如打理一块蔬菜地。既付出脑力,也付出体力。我跟一个友人说出了想法。他嗤嗤一笑,笑我的不现实。两份工作,可说不稳定,收入也会锐减,前途更不见了影。这就叫做身不由己吧。 假如有一天,我们一日的工作,可以由自己的心意来决定———可以是一半脑力活,一半体力活,也可以是比例不同的体力和脑力,那么人类社会必是进入了新的阶段。祈望,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