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波 春日里,朋友给我几粒花籽,小而黑。问她什么花,笑而不答。我随手将花籽撒在院子的一个角落。 数月后,瞥见院落里开着一簇簇五彩缤纷的花,像一只只彩蝶停在绿枝上。走近,嘿,那不是凤仙花吗? 打从记事起,就识凤仙花。夏日里,家乡的屋前院后、路旁篱畔,到处有它的踪影。凤仙花如同乡间的野草,花开之前,无人理会。待花儿一开,必有一个女孩发出惊叹:“我家柴房边的满堂红开了!”盼了一年的朋友,就这样突然而至,自是喜不自禁。那时,我们唤它“满堂红”,或“指甲花”,很久以后才知道,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凤仙花。 之后,隐在各处的凤仙花,像得了令似的,几天内齐放。那些地方,因着一丛丛的凤仙花,霎时变得热闹、明丽起来。凤仙花是顽强的,任凭烈日炎炎,不管狗踏鸡啄,那红的、紫的、白的、黄的花朵,开得姹紫嫣红。等到花儿开尽,每一朵花,结成一个鼓囊囊的苞,过段时日,稍一碰及,黑色的花籽便从椭圆形的苞里裂开散落,来年,每一粒花籽又长成了一株凤仙花。 我家的后天井,凤仙花年年开得浓烈。奶奶说,蛇怕凤仙花,种上它,蛇就不敢来。果然,在这间屋里,我从未见过蛇。凤仙花盛时,奶奶会将花儿摘下,如果不够,就到屋外的某个角落,再摘一捧,顺手摘一叠野麻叶。晚上,在星光下,将凤仙花放在小凳的背面,和着明矾,用刀背细细捣成糊状,然后,将花糊放在一张野麻叶上,再将它敷在我们姐妹的指甲上,最后裹上野麻叶,扎上棉线。在家乡的风俗中,中指不作染红,据说染了中指,姐妹间要生分。奶奶则说,留着中指,是为与红指甲相衬,红白相间,才显好看。如果花糊有余,奶奶就将它敷在自己的小指上。第二天醒来,急着褪去麻叶,跷着手指,与邻家女孩比试谁的指甲最红。一个夏季,女孩子们要将指甲染上几次,才觉得够红、够美。清代袁景澜为此曾咏:“夜听金盆捣凤仙,纤纤指甲染红鲜。”只是,乡间的凤仙,就如乡间的女孩,虽然人人都捣了凤仙,染上红鲜,却从无金盆相配。虽然没有金盆,凤仙花带给我们的,仍是满溢的快乐和满足。感谢它,给平淡的女孩及其人生,染上了一抹美丽的红色。 不知不觉间,我已摘下一大包凤仙花。那么,就在今夜,叫上妹妹,来一次“夜听金盆捣凤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