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遵森 眼下,老人们锻炼身体,几乎是一种自觉意识,也成为一种时尚。转眼间,我退休已五六年了,也成了这时尚中的一员。 事实上,对于锻炼身体,我可谓是很有超前意识的。在十余年前,那时我应该还与中年沾边,已经办了十多年的服装企业。两个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们让我不要这么辛苦,就歇歇吧。由于当时的服装行业确也不景气,我便果真像拉电闸一样,说停就停,没有犹豫。本来是个忙人,一旦无所事事,多少闲得有点发慌,神态也不免有些萎靡。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应该得有规律地活动活动筋骨,以提提精神气儿。于是,便每天早起,开始进行晨练。 我的晨练方式,有点与众不同。一般人大都在户外进行,而我却是“足不出户”,在自家院子里折腾。因为,在户外锻炼,往往难以坚持而前功尽弃。我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村西头有一座风景秀美的小山,谓鹿山,高不过四五十米,全是清一色的茸茸细草,山顶很平宽,是晨练的好去处。我也曾每天早晨爬上该山顶去扭腰、踢腿、甩胳膊。开始决心不可谓不大,每天都按时到达锻炼地点。但后来,遇上连续几天风雨,无奈就得中断;或逢冰冻严寒天,又畏怯着不敢出门,等待天气转暖。如此一次次地松懈,结果便半途而废,成了俗话所说的“三日黄”。 而在自家院子里,对这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便容易克服多了。也许,锻炼的效果不及户外来得好,但关键是贵在坚持,否则,什么都无从谈起。 对于我晨练的内容,也可说是非常简单,就是跑步与跳绳。这两项运动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之一,易操作,且实用。尤其跳绳,不仅不讲究场地,且是典型的全身运动,手脚并用,活动四肢,有极佳的健身效果。每天,我很有规律地先开始跑步,然后再接着跳绳。我家的院子不大,也就四五十个平方米,中间砌着一个较大的花坛,我的跑步就是围着花坛兜圈。由于圈子范围不大,跑起来身子有点向里侧斜,双腿受力不匀,为平衡身体起见,我先是顺时针转二十五圈,然后再逆时针转二十五圈,这般循环往复地跑上六个轮次,共一百五十圈,大概用时三十五分钟左右。 接下去的跳绳,其强度比跑步要大一些。为减少跳绳对于体力的消耗,让它变得轻松一些、易于坚持,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各种跳姿轮流交替。我采用六种方法:一是右脚上前起跳;二是左脚上前起跳;三是双脚并跳;四是左右脚交替着跳;五是右腿单跳;六是左腿单跳。我的具体跳法是,第一轮,每种姿势跳十下;第二轮,每种姿势跳二十下;然后以此类推至每种姿势跳四十下。而最后一轮,就又回落到每种姿势跳十下结束。这样算起来总共跳六百六十下,时间约十五分钟。我跳的速度与跑步一样,都是快慢适中,以体力能够承受为限。 从开始锻炼身体至今,尽管时间已过去十余年,从一个曾经的中年人至年逾花甲,但其间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都始终如一,从不懈怠,很少间断过。旁人对我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都非常钦佩;尤其对我能轻松地一气跳六七百下绳,则更为啧啧赞叹,并说我愈来愈不像六十多岁的人了。是的,锻炼确实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矍铄,心态变得年轻,心情变得轻松愉悦。 还须提一下,那就是因晨练致使我获得了另外一项成果———文学创作。也许把本不搭界的两码事联在一起,似有故弄玄虚之嫌。事实上,对我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我年轻时就爱好文学,并在省刊物上发表过小说,后来因忙于工作,这几十年间便中断、荒废了。随着开始锻炼身体,我的写作爱好与兴趣,便重新被激发起来。在每天近一个小时的晨练之后,我都会冲一个热水澡,然后,沏一杯香茗,坐到电脑前,边细细品咂着,边敲着键盘码字,心情甚为舒坦。由于这已成了习惯,如那天没有晨练、冲澡,浑身就像长刺般地不舒服,面对电脑,便会兴趣全无、灵感顿失,甭想写成一个字。这就促使我每天务必晨练,才能进行写作;要想写作,就必须得坚持晨练,两者已完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了。确实,我去年出版的一百余万字的四部作品集———一部散文集,一部短篇小说集,两部中篇小说集,就是这十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写成的。为此,我一直感恩于我的晨练,既增强了体质,变得年轻态,又使我在文学创作上获益匪浅。我想,只要晨练不停止,我的写作就不会中断;只要我继续写作,就不会放弃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