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从6月11日开始,铁杆球迷陈先生就过上了晨昏颠倒的日子。熬夜看欧洲杯时是幸福的,可是到了要起床去上班那一刻,真是痛苦。他在朋友圈更新的最新状态是“恨不得自己大病一场,舒舒服服地在家把球赛看完”。有多少球迷有陈先生这样的想法?这段时间记者发现,又到了“看球神器”重出江湖的时刻,朋友圈里、网上兜售万能病假条的信息多了起来。 6月28日《宁波晚报》 万能病假条被球迷称之为“看球神器”,想舒舒服服地看场世界杯,只要自己愿意花钱,就能达到目的。据说,这张病假条还不便宜,单张的要150元,全套的要1000多元,价格不菲依然有人购买,为的就是能饱尝世界杯盛宴。 对于这样任性的“装病看球”,很多人都在从两个角度谴责。一个角度是法律角度,说“装病看球”属于违法行为,因为疾病是假的,病假条是假的,出售病假条的和“装病看球”的都违法了。一个角度是诚信角度,认为这是一种欺骗行为,是需要遭受良心谴责的。 的确,从以上角度审视“装病看球”怎么也让人高兴不起来,我们的社会咋就沦落到了这种境地?笔者不想为“装病看球”的人推脱责任,我也不是什么球迷,即使有时间看球也不会“醉生梦死”。只是,我自己不喜欢看球,却也尊重他人疯狂看球的诉求。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民休闲时代,国家法律也主张人们“更加有兴趣的休闲”。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坦然宽容“装病看球”?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装病看球”的性质,倒是应该为这种“看球兴致”做些事情。前一次世界杯的时候,上海一家大型企业事前一个月就发出了通知:单位员工如有需要看球的,请提前请假告知,我们单位推出“带薪看球假”,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结果是单位里十分之一员工请假看球去了,单位依据剩余的人员调整了工作方式,也没有因此影响工作,倒是换来了员工更认真工作的回报。 这家私营企业的“带薪看球”是人性化的安排。笔者更希望的是,这样的“看球假”能被我们的休假制度所包容。这无论对于单位还是对于球迷来说都是好事情。就像宁波的铁杆球迷陈先生一样,为了看球他虽然没有购买虚假的病假条,却也在精力上难以承受。他看球的习惯从大学时就养成了,这些年一直没变过,“就是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年轻时了,熬个夜要3天才能回魂,看球压力越来越大。”晚上看不好球,白天上不好班。 休闲时代,我们更应该宽容一些个性化的假期,比如可以有“看球假”、“看孩子假”、“看爹妈假”等等,只要合理安排工作,就能确保工作顺利。假期制度应有灵活多样的“看球假”。 但愿未来“请假看球”不再需要偷偷摸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