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半一半刚刚好

  □黎武静

  

  古人对李白、杜甫的推崇有目共睹,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记得中学时,语文老师曾开玩笑说,喜欢李白或杜甫或许可以大致推知一个人的性格。同桌听完后乐颠颠地问我,你呢,李白还是杜甫?

  连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我喜欢白居易。用另外的答案回答一道选择题也许算得上答非所问,同桌很郁闷不能推知我是哪一种性格———浪漫或现实。

  等到长大后,我才明白,李白和杜甫并非两个概念而泾渭分明。读懂他们需要时间的配合,很多事情在时间的背景下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样貌,不是浪漫或现实这样简单的判断就可以涵盖。

  问人家喜欢李白还是杜甫,对于性格判断当然是作不得准的,有一些端倪可供参考也算有趣,如果自我审视,倒反而能看出一些线索,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爱的是哪一部分。我在很多年后才逐渐明白,为何自己喜欢的恰是白乐天。或许因他一半闲适,一半入世,既成功业,又不忘江湖,那些诗风味俨然,有难以言传的美。

  在《新乐府》、《秦中吟》中,他关心“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也忧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贫富之别,而在另外的辰光里,平和周正,放空世虑,尘念全消。“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命的理想和生活的理想如此水乳交融,却又各司其职,颇有些鱼和熊掌兼得的味道。

  纵然世事并不曾两全,他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尽量地做,无能为力时也记得领略生命的馈赠,如那句偶然听来的佳句“高潮时享受成就,低潮时享受人生”,在这样的时分,得失不过尔尔。

  爱的那本《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一个非常相似的评价,这本书既有写实如记录的一半滋味,也有诗化理想的一半风光。看,喜欢来喜欢去,都是同样的道理。

  原来,这就是我爱的类型,这就是我深藏于内心的某个部分。既想要分享平凡生活的快乐,还要希冀着彼处理想的田园。一半美梦,一半现实。在梦与现实之间做微妙的平衡。在晃动的天平两侧,在砝码的分量之间,寻找那个属于自我的支点。

  一半一半,可不是刚刚好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