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苋菜

  □戴勤锋

  

  夏秋季节,一盆鲜嫩清口的炒苋菜,是下饭的好帮手,尤其是经高温翻炒后渗透出来的红色汁液,连才女张爱玲也为之着迷。在她的笔下,普通的苋菜被赋予了一种别样的美感:“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她还很专业地说道:“炒苋菜没蒜,简直不值一炒。”这句话对于爱吃苋菜的人来说,听到后都会发出会心一笑。苋菜与蒜瓣同炒,除了色彩丰富,浓郁的蒜香还能提升苋菜的口感,使整道菜从色香味上都堪称完美。  

  苋菜汁诱人的红色,是一种天然色素,用它拌过的米饭红润透亮,还隐隐散发着一股植物的清香。据说,旧时江南一带常用苋菜汁给学子做“状元饭”。红色的“状元饭”,既代表喜庆吉祥,又寓意金榜题名,难怪历代文人对它情有独钟。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曾写道:“苋登白玉盘,藉以如霞绮。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南宋诗人陆游也爱吃苋菜,他说:“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苋菜做羹软糯甘香,营养丰富,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陆游享寿85岁,除了修身养性外,与他注意养生不无关系。而那个爱画画的老树则有点“另类”,他在《苋菜》一画中题诗曰:“苋菜炒得太烂,样子有点凄惨。盛在盘子当中,好像发生命案。鉴于以上原因,最好当作花看。索性拈菜夜行,想想你的初恋。”简洁生动的画风和诙谐幽默的文字,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  

  苋菜除了清炒、做羹,还可以凉拌、做豆腐汤、与鸡蛋同炒等等。不过,据《本草纲目》记载:苋菜“不可与鳖同食,生鳖瘤”。但周作人偏偏不信,他认为“苋菜鳖肉反正都是易得的材料,一经实验便自分出真假。”于是好奇之余和一族叔亲自尝试,以验证这一说法。结果两人吃后不痛不痒,一点事都没有。其实,苋菜不但好吃,还是一味良药,它所含的“苋菜红”,具有凝血、造血等功能。经常食用苋菜,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减肥轻身,促进排毒之功效。因此它又有“长寿菜”之称。  

  苋菜对我来说,有许多美好的记忆。孩提时,我家院子一角的空地里,父亲每年会种一些苋菜。不过,我家种苋菜主要是为了吃它的梗。苋菜长老了有一人高,粗如甘蔗的主干,经过腌制,就是宁波人爱吃的苋菜梗(蔊菜股),是有名的“宁波三臭”之一。  

  宁波人食“臭”历史悠久,清代范宣在《越谚》有关于“苋菜梗”的介绍:“苋见《易夫卦》,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腌制苋菜梗,首先得有一甏臭卤。以前住在大院里,邻居若有现成的臭卤,我妈就会讨些来倒入甏中作为引子,然后把一些鞭笋汤、毛豆荚之类的东西放进去,用塑料袋密封甏口,发酵几天后就大功告成了。一甏高质量的臭卤清澈且带有股异香,保存得当可用好几年。  

  每年夏末秋初,是腌制苋菜梗的最好时节。选取粗壮的老苋菜,去掉叶子,切成小段,用清水洗净、沥干后,便可装入臭卤甏内。经过几天的浸泡和发酵,苋菜梗里面的肉变得分外软糯,夹起一段轻轻地吸,里面果冻一样的肉,夹杂着一股无法言传的滋味,顿时充满了味蕾。用以前曾祖母的话说是:“软塌塌”“香糜糜”“臭兮兮”。吃腻了大鱼大肉,上一盆苋菜梗,绝对是开胃的“压饭榔头”。想当年,作家鲁彦(镇海人)客居异乡多年,一直忘不了这道家乡小菜,他闻到邻居的臭汤气,心里就非常神往;若是在谁家讨得了一碗,便千谢万谢,如得到了宝贝一般。他甚至说:“我在北方住久了,几年没有吃臭咸菜和臭苋菜梗,见了却还一如从前那么喜欢。我觉得这种臭气中分明有比芝兰还香的气息,有比肥肉鲜鱼还美的味道。”鲁彦真是苋菜梗的“铁杆粉丝”,我想,他一定是将其当成了乡愁的载体,那熟悉的味道里,有他对故乡浓浓的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