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有这么一群老年人,大多年过半百,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离开生活已久的故土,来到陌生的城市落脚。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来往于家和幼儿园之间;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漂族”。“老漂族”,顾名思义就是:老了,还在漂泊。 10月27日《新快报》 “老漂族”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家庭模式息息相关。与西方以价值为基准的家庭文化相比,中国家庭的长辈更愿意为子女付出。这就是为什么老人不辞辛劳,年老依然愿意在异地奔波的根本原因。然而,“老漂族”在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难题。对此,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61.6%认为“医保、社保问题难解决”,59.2%的称“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 可见,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都会给“老漂族”带来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但与适应新环境相比,社会保障则是“老漂族”所面临的更大困境。随着“老漂族”群体日益庞大,如何关爱这个群体,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让他们在子孙身边,“只把异乡当故乡”,安享幸福晚年? 老人的晚年生活,要自己做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养老方式,而并非只围着儿女转。决定随子女异地生活,就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培养一些新的兴趣,让生活充实起来;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区的老年活动,常与街坊邻里交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老漂族”更需“漂”养老服务。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养老服务体系,简化异地医保结算手续,免除“老漂族”在他乡“看病难、看病贵”等后顾之忧。 张西流/文 章丽珍/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