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巢老人要“他助”也要“自助”

  张传发

  近年来,本市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进入养老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此时,第一代独生子女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肩膀上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不能陪在父母身边成为常态。这样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空巢”生活。而对于“双独”夫妻来说,双方父母养老面临更多挑战。市政协委员王静建议,应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发展,把社区变成老人温暖的大家庭。

  12月28日《北京晨报》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大多面临“空巢”生活,这是一个社会现实,也是个社会问题。在这儿,我想说的是,空巢老人要“他助”也要“自助”。

  所谓“他助”,就是政府应该对独生子女父母“高看一眼”,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特别是要在财政、税收诸方面给予“减税减费”,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能够“住得进而住得起”养老院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对那些自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推出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层次化的养老照料服务项目;大张旗鼓地办好“志愿者银行”,让更多志愿者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去服务独生子女父母,而年老时“被别人照顾”,“有存有取”,让他们意识到照顾空巢的独生子女父母不吃亏。

  所谓“自助”,也即独生子女父母当自强不息。“空巢老人”,家庭人口偏少而缺乏人气,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寂寞”的关键因素。如果说,你一天到晚无所事事,那“空”的不是“巢”而是“心”。现实社会里,有些空巢老人,或钓鱼,或遛狗,或打牌,或载歌载舞,或体育锻炼,或玩微信朋友圈,或组团旅游,或看书写作,“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心态年轻而时间不够用,那又何“空”之有?杰出艺术家吴冠中,晚年一直“蜗居”在北京方庄芳城园一套两居室内画画,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的“苦”,心中也不感到“空”,因为,他有他的事业,他有他的追求。

  不在于GDP有多少,不在于大楼有多高,现代社会,人口越来越老龄化,一个家庭是不是幸福,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文明标准”,那就是看老人们脸上有没有笑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