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千万老人“失能” 呼唤养老服务“多能”

    张西流

    他们疾病与衰老并存,无法行走、不能自理,甚至无法控制身体排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失能老人。全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已超过4000万人,他们的养护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减轻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料和经济负担,维护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

    10月17日新华网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2亿,每年以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将是目前的三倍。毋庸置疑,家庭是法定养老主体和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全社会正面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问题。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养老政策,积极应对我国“跑步前进”的老龄化进程。比如,在实行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新农保政策,让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受益;在全国统一实施高龄养老津贴制度,让遍及城乡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受惠,使我国的养老举措,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然而,对于失能老人来说,除了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需公共养老服务多元化。换言之,4000万老人“失能”,呼唤养老服务“多能”。首先,应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更解决了失能老人日常护理问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同时,扶持发展“普及型”的养老机构。众所周知,我国老年人群体中,中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的养老机构,要普惠大众,即以“普及型”为主,面向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房间一张床”式的养老服务。对于“普及型”养老,应定性为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实行医养结合,完善用药报销制度。特别是,加快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立法进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难题,让更多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晚年衣食无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