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真 猩红色的天际,落日正在迅速下滑,悲壮,绝望,无可奈何,以每分每秒计算的速度坠落。它的下面,就是无边的黑,厚重的不可知晓、令人恐惧的黑,这种黑,就像致命的世俗诱惑物,出现在地平线上,引诱着沉重疲惫的它……突然,浑身一震,一股强力突然拔地而起,它被托住了,下滑顿时停止。落日是幸运的,它没有坠入黑暗,外力帮助它留住了它的辉煌。 于是,有了这么一幅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的照片:暗红色的背景下,西坠的太阳被强力支撑着,明亮亮地留在了离地平线不远的天边。 我称它为《托住》。 那天我们在杭州机场匆匆赶车,急不可耐地排着队往大巴上挤,在引导员尖利的哨子声、吆喝声的另一边,是正在施工的工地,正是傍晚时分,光线正在慢慢暗淡。这时,站在我前面的一位朋友突然举起手机前跨一步,眼疾手快地“咔嚓”一下拍下了这张照片。杂乱无章的工地顿时被艺术照亮了,让人熟视无睹的枝丫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落日有了亲爱的生命,下坠的辉煌被留住了,我的心,却被这幅照片重重地撞击了。 无数人都拍摄过类似的画面,有的是手捧着明月,有的是将铁塔托举在掌心之中,有的则更夸张,将某个庞然大物顶在头上。这些照片好玩,能博你一笑,但没有冲击力,甚至让人觉得几分轻薄,因为它们表达的常常是一种嬉戏。当然嬉戏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只是我不喜欢。 而这张照片却打动了我,或许是那种富有厚重感的暗红色,或许是特接地气的工地背景,但是,最主要的是,它在一种个人的、有力的形式之下,显示着内心的热情与仁慈,有着独特的丰富与细腻。这正是这张照片区别于一般作品的地方。 那个托住太阳的东西像什么?朋友群里有讨论,有的认为是树杈,不错,很像,作者拍摄的原物是一个钢管护栏上的分叉,但这说法过于实在,好的作品总是在写实之处让人有无限睱想;有说是弓,也像,但是这一说,作品就没有那种仁慈博大之感了,反倒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感觉,这似乎与作者的原意相违。 这幅照片表达出来的极富人性的投射,远非实物内容所产生的印象,若是我们驱散人们看到的真实,代之以理想的想象,我觉得这是一个人,他正大张着有力的双臂,热情而张扬,高高举起,奋不顾身。他成功了,他托住了落日。 我们每个人的长长生命中都曾经有过许多次的日落,我们都曾经灰暗,曾经绝望,曾经精疲力竭,曾经产生敌意甚至厌倦放弃。但是,我们在绝望中总会遇到真诚友好的托举,当你在热情与善意之中停留时,哪怕只有片刻,也能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子安泰一样,重新迸发出你生命的光,重拾勇气重新出发。 或许这就是这张照片深深打动我的力量。 许多人总认为拍照需要的是技巧,所以各种各样的摄影班总是大受欢迎。我却觉得,要成为一个好的摄影人,技艺固然重要,最重要的却是修炼内心,当你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时,你所捕捉到的一切,留在你的镜头里的一切,就都有了高贵的人性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