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万永向学生们介绍村民自制的美化角落。 |
本报讯(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蒋攀 卓佳洋 文/摄) “同学们,这条路叫教授路,葛家村的艺术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今天我们也从这里开始,感受艺术振兴乡村给葛家村带来的变化。”3月20日下午,宁海县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永连线中国人民大学课堂,化身该校公共艺术教育类《融合设计振兴乡村》教学实践课堂的“乡村讲师”,带领来自10个学院的人大学子走进葛家村的角角落落,分享艺术振兴乡村的最新实践成果,探讨未来乡村发展之路。 连线过程中,葛万永边走边讲,沿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与村民们共同打造的教授路、巾帼路,依次向学生们介绍了乡村客厅、仙绒美术馆、仙人掌酒吧、玉兰王院、桂花林等标志性节点,讲述了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丛老师刚来我们村里的时候,村民们都不信任他,但他用实际行动带大家做了一把‘人大椅’,大家看,这样设计既能坐,也能靠,让村里人有了休息的地方,非常实用。”葛万永通过镜头,向学生们展示了这把“网红椅”。 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团队的到来给葛家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用艺术设计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使葛家村焕然一新。去年,葛家村村民还把“艺术振兴乡村”的理念带到了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这张‘以鸡换机’的奖状是定汪村的孩子们送给村民葛品高的,他出资给孩子们买了电脑,让村里的图书室有了更先进的设备。”镜头里,葛万永把葛家村结对帮扶定汪村的故事娓娓道来。 通过葛万永的视频连线,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们看到了村民葛德土用贝壳打造的盆景和贝壳院,听到了玉兰王院、四君子院的村民改变观念共同打造美丽院落的故事,感受到了艺术振兴乡村的魅力。“这次视频连线课程让我近距离了解了葛家村现在的样貌,感受到艺术带给村民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给了我很多期待和畅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来葛家村实地参观一下,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转。”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臧成欣说。 “去年,葛家村接待了差不多8万游客,也为村集体带来了超过30万元的收入。村民自己动手建设村庄的行动和成效,吸引了社会资本的进场,一期投资1500万元的高档民宿已开始建设。”葛万永自豪地介绍,为村庄带来财富是艺术振兴乡村之路的重要实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