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晾晒后煎制而成的香干。 孙小明 摄 |
“一壶老酒,一盘香干,一盘花生米,三五好友围坐在火盆前畅聊,唇齿之间留下的全是香干味道。这么多年了,一直怀念的就是那个味。这不,刚回老家就让父母带着过来寻找阿寿香干了。”12月24日上午一大早,在余姚泗门镇菜市场阿寿香干的摊位上,一位从外地回来的中年人和母亲一起来买香干。 阿寿香干店藏身于泗门镇泗北村的一个背街小巷里,年过古稀的创始人钱福寿50多年前跟着从嵊州过来的张师傅拜师学艺做香干。据钱福寿说,这个制作工艺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其制作有着独特的工艺和配方。 “要保证原汁原味,就要坚持手工制作,作坊里唯一的机器就是磨浆机。”20年前,钱福寿把这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钱勇泉,他也要求钱勇泉一定要坚持手工制作。 在作坊里,记者见证了制作阿寿香干的整个过程。 采用本地纯天然的黄豆为原料,提前水洗、浸泡一天后,沥水10多分钟,再倒入磨浆机磨浆。 研磨好的豆浆需要煮浆,煮浆用的是土灶,烧的是刨花和木柴。大锅中热气腾腾,灶膛火花四溅,钱勇泉一边把刨花铲进土灶,一边解释:“柴火煮出来的浆更香。” 豆浆煮沸后便开始过滤,用细棉纱布包裹着豆浆,在固定好的木架子上进行过滤。用一根直径约13厘米的木棒反复挤压,挤出多余的豆浆水。为了使香干的口感更佳,一次过滤可是不够的,还需反复挤压。 传统手工制作的香干需要点卤,这样做出来的香干质地细腻韧性好。钱勇泉右手拿着铜勺划着“8”字,左手拿着卤水勺子,缓缓地将卤水倒进豆浆,可以让卤水均匀地融入豆浆。 待到豆浆凝固,再用勺子舀出点好的豆腐,倒入方形木框内,一层一层垒起,压上重物,滤出水分挤压成型。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刀将豆腐横切12刀、竖切12刀,切成正方形小块,用干净的布包裹严实,整齐地放置在木板上,再把一块块铺满香干的木板叠起来,压上重物,挤出多余水分。 到点后取出放置于竹筛,摊开晾晒。待到第二天凌晨,将香干放入根据祖传秘方配制的调料中煎制。 “我们的调料都很简单,盐、茴香、桂皮和少许味精,老味道就是这样。”钱勇泉说,“这是一门技艺,更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是在父亲和他的坚持下,阿寿香干才越来越红火,并获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泗门当地颇具特色的食品。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宣任环 干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