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宝食道闭锁危在旦夕

医生巧施手术 成功“解锁”

    宝宝出生后像螃蟹一样吐泡泡,被诊断为先天性食道闭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君贤带领团队通过食道重建,在宝宝小小的胸部打了3个小孔,将原本是“死胡同”的食道成功“解锁”。这个不幸又“万幸”的宝宝,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目前病情已经平稳,不日就将出院回家了。

    据介绍,这名患儿一出生时就口吐白沫,无法进食。当地医院考虑是先天性食道闭锁,随即将孩子转到宁波市妇儿医院。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消化道畸形,食道上下不相连,一旦喂奶,将全部进入肺部,如不手术,患儿将在很短时间内因营养不良和肺炎双重打击而死亡。

    检查发现,这名患儿食管近远端距离约达3.5厘米,而且还因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出现胃穿孔,大量气腹,膈肌抬高,进一步加重了呼吸困难。手术治疗势在必行,但由于患儿年龄太小,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解剖精细、吻合要求高、麻醉要求高等原因,手术难度极大。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9月中旬,陈君贤主任医师主刀手术,在麻醉科以及NICU监护的配合下,首先行腹部手术,解除气腹,修补穿孔以及肌层缺损的胃壁,冲洗干净腹腔后,转到胸腔手术,顺利找到了食管上下端闭锁端组织,通过对两端食管组织进行必要的裁剪,在如嫩豆腐般稚嫩的食管壁上穿针引线,将食管上下端进行了对接、缝合,完成了食管重建。

    目前,这名小患儿已顺利度过了呼吸衰竭关、感染关,食管的吻合口以及胃穿孔修补处愈合良好,开始进奶,并逐步恢复了已被遗忘的吸吮功能。

    据介绍,食管闭锁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0~1/4000,原因是胚胎发育至第3周到第6周之间时出现异常,造成食管隔断,成盲端或与气管、支气管相通形成食管—支气管瘘。其症状为患儿吮吸奶汁立即呕吐或出现严重呛咳、发绀或窒息。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炎症或血管发育不良等有关。其中,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与雌激素或雄激素有关的药物是导致食管闭锁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君贤医生提醒,宝宝吃奶的时候有时会吐奶,少量的吐奶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总是大口吐奶,甚至吐的奶从鼻子往外冒,宝宝每次吃东西很难受,这个时候宝妈们就要注意了,小孩可能患有先天性食管闭锁。如果早期得不到相关治疗,多数患儿无法存活。他们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约5例这样的患儿。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马蝶翼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