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锐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误发异地违停
急需自我纠错

郑建钢

车子没去过外地,半年多来却接连3次收到来自外地的违停提醒,这样的事情你碰到过吗?近日,网友张先生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家里一辆轿车,长期停在江北区长阳路单位停车场内,可是从去年开始,接连3次收到安徽省发来的违停通知,该怎么办?

1月22日《宁波日报》

如果只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套牌,车主不用太担心,可以到机动车登记地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交警部门报案,警方会通过交通违法证据进行甄别比对,一定会查清楚的,相信恶意套牌最后能够得到纠正,车主不会遭受什么意外损失。

不过,网友张先生既收到过来自“安徽交警”的违停短信通知,又收到过来自“芜湖交警”的违停消息,而且是接连3次收到,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去过安徽省,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收到不同地方的违停通知,就像交警所说的那样,“该情况是由于设备识别有误”。可是,这样的“设备识别有误”对车主来说,除了惊讶,还有惊吓,让车主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状态,实在太要命,是不应该发生的。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如此让车主惊吓过度的“设备识别有误”,当地的交警部门是不会自主纠错的,而是要车主通过“交管12123”APP去申诉,或者通过“交管12123”微信小程序,或者直接去属地车辆违法处理中心咨询办理相关业务。换句话说,“设备识别有误”,即使错了也不管,而是需要车主来回折腾走程序,才能消除错误,而且并不能保证以后不再重犯。要是车主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根本不会弄什么APP、微信小程序,恐怕只能徒呼奈何了。

按照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如果你说车主违停,那就要拿出过得硬的、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来证明违停事实,而决不能拿“有误”来搪塞,更不能以你不服那你就自己去申诉,来作为事情的最后处理结果。

“设备识别有误”本来就错了,不能一错再错,自己错了却要让车主来回折腾。现在监控水平已经非常高了,高清摄像头的精度达到了分米级,别说司机打手机,就连司机的面部表情、后排人员不系安全带都能拍得一清二楚,纠正驾车违章能做到一拍一个准,谁也跑不了。如果说为了道路交通安全,这样做是必须的话,那么,以子虚乌有的“违停”强加于司机头上,自己“识别有误”却不纠正,如此双重标准害人不浅。

罚你没商量,错了不认账,损害了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侵害了司机的合法权益。本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有关部门应该迅速纠正“设备识别有误”,还相关司机清白,并保证以后不再重蹈覆辙,是当务之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