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对待护士扎针“失败”

吴帅

  近日,杭州市儿童医院护士在给一名婴儿做静脉输液时,三名护士5次静脉穿刺未能成功,其中最后扎针的一名护士被患儿家属殴打了两三分钟。在派出所里,打人者后悔不迭,表示愿意向被打的护士道歉(4月16日《青年时报》)。

  无独有偶,不久前,广东卫视某知名主持人陪女友去打点滴,护士连打四针才找准血管,他就发微博称“我也想拿刀砍人”,引起轩然大波。打人肯定是错的,不需讨论。该讨论的是,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护士扎针“失败”?

  患儿家属把“静脉穿刺失败”看成护士技术不过关,恐怕不合事实。这是一家儿童专科医院,护士长期给儿童扎静脉,其中一名还是护士长,应该具备这种业务能力。扎不准,很可能与婴儿本身血管太细这种个体因素有关。

  话说回来,即使扎针失败是护士技术不过关所致,就不能原谅吗?经验告诉我们,掌握输液技能,从零起步,很多护士需要经历一定例数的失败,犯下一些错误。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疗也是高风险行业。即使医护人员按照所有的理论,在所有执行细节上做到位,治疗获得成功的几率未必就是百分之百。任何一个医疗环节都是有风险的,医生可能诊断用药错误,检查可能会有误差,护士静脉操作可能会失败,治疗可能会出现坏结果……如果每个病人都想得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那意味着根本没办法产生更多优质的医护人员。

  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护人员打针看病自然要尽心尽力,患者和家属也要控制好情绪,理性接受医疗过程中的一些“失败”。不然,急火攻心,一时冲动,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