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85.3%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重要的,66.6%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63.6%的受访者希望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申请渠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8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去博物馆义务讲解,去养老院陪伴老人,去公园拣垃圾、做清洁…… 近些年来,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展开,大学生们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行动,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者精神。 然而,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缺陷:参与者比较随意散漫,缺乏认真的态度与准备,把志愿活动当成“打卡”或好玩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组织规范,导致很多组织不太愿意接受大学生去做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有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去做志愿者,太过功利。而志愿服务活动的单一化、形式化加繁琐程序,又阻碍了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爱心充盈的志愿服务活动未能充分发挥积极效应,甚至沦为可有可无的形式化的工作,未免令人遗憾。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大学生志愿者的疑惑,折射目前我国整体志愿服务的不足:志愿者目标任务的认知尚待提高、组织规范欠缺,缺乏有效激励,比较功利浮躁,没有静下心来开展更深入、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活动,浮于表面。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工作,是摆在社会各界的一道新问题。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文明之光,虽然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迎头赶上。我们要不断提高志愿证书的含金量,逐步提升大众的参与热情,摒弃功利化形式化,力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向纵深发展。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的志愿者之歌。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