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雏鹰初鸣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艾青饺,清明香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607班

    董皓铭(证号2000460)指导老师 蒋君芬

    “年年艾叶绿,岁岁果泛香”。在我的家乡慈溪,每当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艾青饺。

    每年清明节,外婆照例要给我们做艾青饺。外婆把采摘来的艾叶,洗干净后加入一点点小苏打在水里煮熟,捞出,挤干水分。蓦地,一股艾草香就在厨房里弥漫开来。外婆把艾草与糯米粉搅拌在一块儿,揉捏成面团。馅儿常常是两种——芝麻白糖和雪菜肉丝。

    开始做艾青饺了。外婆从面团中掐下一个大小如乒乓球的小面团,开始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站在一旁的我也饶有兴趣地跟着做,我拿了一个小面团,在双手间旋转着捏着,捏成伞状后,一手托着面皮,一手舀了一勺雪菜肉丝馅放在正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对折,再把边缘合拢,最后嵌上花边,就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艾青饺做好了。淘气的我还常常不按规矩做,不是做个三角形的,就是捏个小肥猪什么的。外婆也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任由我瞎胡闹。很快,一笼屉摆满了。我欣赏着这些奇形怪状的小东西,肚子里的小馋虫已蠢蠢欲动。

    外婆看出了我的馋意,没等做完就开始蒸了。没一会儿,随着蹭蹭地往上冒的热气,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满了屋子,钻进了我的鼻子。打开锅盖,熟了的艾青饺变得油亮亮、绿盈盈的。尝一个雪菜肉丝馅的,又糯又香,鲜美无比;再尝了一个芝麻白糖馅的,又香又甜,回味无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品尝着,直吃得一个个揉肚子。

    艾青饺,清明香!小小的艾青饺,不只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它还承载着一份浓浓的亲情。

    

    蟹黄汤包 

    慈溪市慈吉小学611班

    李靓钰(证号2007273)指导老师 蒋蓉老师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最后一扫光。”我们一家四口赶到有名的淮海东路的老东门,准备尝尝汤包的滋味。

    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蟹黄汤包出笼了!“菊花正值蟹黄时,皮薄馅多蟹味鲜,入嘴顿觉得身心气爽!”人们常用这首民谣来赞颂美味可口的江南汤包,我认为非常的适合。

    别看只是一只小汤包,做起来却讲究了。首先取蟹黄鱼肉冻为主料,抓一些鸡丁、猪肉、竹笋熬成脂膏。制作时,揉面人用水调出适量的精面粉和虾丁混合,用力搓揉后擀成看拟一模一样的圆皮,再用小勺挖出适当的肉馅,均匀地铺在皮上,用手一捏,转眼间一只小巧玲珑的汤包便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最后再放进笼里,用急火蒸熟,淋上醋,倒上香菜,一笼色香味俱全的汤包就上了桌。

    汤包一上桌,我看着它那Q弹,一碰即破的“身子”,马上就拿起了筷子,口水在嘴里打转。小心翼翼夹起一个汤包,在薄薄的皮上轻轻地开了个口。嗯,浓浓的肉香,鲜鲜的蟹香,淡淡的清香,全都结合在一起,真是人间美味啊!把皮儿和馅完美地送到嘴里,这味道实在令我陶醉,今生难忘!蟹黄汤包咸而鲜,香而不腻,入口即化,真让人回味无穷!

    在明媚的早晨,与一笼汤包相伴,是如此的美妙惬意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