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5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7成网民月入不足5000元”这份报告该怎么看?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8日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月收入在2001元-5000元的网民群体合计占比为33.4%。

    (4月28日新华社)

    作为中国互联网年度发展情况的全景式盘点,《报告》每一次发布都会引发巨大关注。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有人都能从各自角度切入,“划重点”解读一番。社交媒介上,“超7成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迅速成热门话题。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这一数据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然而,舆论还是乐于赋予其额外之涵义。于是乎,这组数字,又成了网友们吐槽、自黑、戏谑逗乐的素材和谈资。

    根据《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可见的未来,“网民人数”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意味着,“网民”将无限逼近“全民化”,这两者的“集合”将更加趋于叠合。随着网民占比越来越高,其收入状况和国民整体收入情况的拟合度也将越来越高。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由此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数年,有关网民收入的统计均值、中位数等关键数据,还可能继续走低。

    当网民越来越多,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这个群体的去精英化和深度平民化。大量“新网民”中,很多都是未就业的未成年者,或者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必会拉低“网友收入的统计平均数”。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互联网”并非什么身份标签与“少数人福利”,其本质是工具属性的,随着使用门槛越来越低、用户体量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得以“触网”,并从中获益。时至今日,对一些人而言,“互联网改变命运”的神话,仍然是可以期许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习惯于拿“统计数据”来进行社会学、心理学维度上的赋义与诠释。《报告》显示,网民整体学历水平、收入水平并不高,这被认为很好解释了,为何网络喷子、黑子、键盘侠横行,为何网络舆论场低智、反智、浮躁暴戾……类似的归因模型貌似不无道理,实则是不够严谨的。需要厘清的是,“网民”并不是一个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网络”场景下,基于特定的文化、氛围、情绪,所催生和重构的新“群体”,这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超7成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统计数据,只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而无力反过来用以“解释现实”。“收入决定论”,很多时候是不适用的,特别在评价和解剖网友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时,更是如此!然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