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光明行动” 雷声大雨点也要大

    记者5月11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共同实施八个专项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本报今日A03版)

    自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防控青少年近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与成效。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

    本次八个专项行动中着重强调,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等。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而在目前近视尚不能治愈的条件下,必须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从预防着手,才能扭转局面。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遗传、营养是导致近视的三个因素。遗传无法左右;营养尚需久久为功;环境是指生活环境、学业环境、社会环境等。而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这么高,肯定与片面强调“学业”的环境有关。当然,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同样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很大,这无疑加剧了近视率的上升趋势。

    如今,对课业负担过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户外运动不足,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政策有了,如何实施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所以说,实施“光明行动”,最重要的就是落实,雷声大雨点也要大。如果仅是口号喊得响,落实起来不给力、不到位,工作方案提出的力争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只有下更大的决心、用扎实的行动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刘天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