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中国孩子 读“中国教材”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并规定,全市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市、区和学校分级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等。

    (8月11日《北京晚报》)

    人们常说,教书育人、塑造未来。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所育之“人”,当然是如饥似渴般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像幼苗一样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笑容如花朵那样灿烂绽放的孩子们;所教之“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教材,其每篇都来自于专家精心取舍选择,字里行间不仅传授新知,同时也蕴含着道德文明薰陶、历史文化传承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又开宗明义掷地有声。

    教材是书但绝非一般之“书”,其对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种子之于农业。教育作为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根本事业,中小学教育又是塑造未来的百年大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当然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必须为中国孩子编出高质量的中国教材,让中国的孩子们读好学好用好中国教材。

    此前在一些地方,“洋教材”受追捧,被某些教育机构和社会人士当成宝贝,这绝非什么正常现象。教育不是消费品,拿来即可用。每个国家的教材都打着本国本民族的鲜明烙印和不同文化传承,充当教材搬运工,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把“洋教材”直接搬到课堂或者线上,从内容到形式并不适合中国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更让人警惕的是,一些“洋教材”除了水土不服,其中某些内容与我们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相去甚远,甚至是存在严重错误。孩子对此岂止是啃不动,如果全盘吸收无异于在喝毒牛奶。

    打造教材的护城河势在必行,用什么教材、教什么人、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因材施教……上述严肃问题不容回避,必须响亮作答。北京市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十分重要而且适时。当然,杜绝使用“洋教材”不等于盲目排斥国外中小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学习借鉴优秀的国外教材实现洋为中用、海纳百川,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材专家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

    张培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