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宣化一中在寒假通知书中提及,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1月5日,该校发布说明称用词不当,深表歉意,已对相关老师进行批评教育。 (1月6日澎湃新闻) 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一年级寒假通知书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这一说法在网上引发广泛争议。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30多年的老教师,笔者很清楚宣化一中高一年级组领导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即希望家长督查孩子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学生,放假不放松,更不能放纵。该通知书中说:“由于疫情,学生学习已经受到影响,如果这个假期再荒废了,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以致跟不上大部队的整体进度,所以希望家长高度重视,辅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监督和心理工作。” 正是因为希望学生在寒假期间不忘记学习任务,该通知才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2023年春节意识、假期意识”,并对学生寒假期间的作息提出建议。 不得不说,宣化一中高一年级组的这一初衷,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亲子相处、亲子教育的好时机。在各种各样洋节日消解传统节日的语境下,“春节意识”不但不应淡化甚至摒弃,而应进一步强化。 家长可以陪孩子做家务,如“掸尘”,打扫卫生,让孩子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增添责任感;可以陪孩子做手工,如门上贴春联,窗上贴窗花;可以陪孩子做美食,如做酒酿、包饺子、做汤圆,当孩子亲自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后,他们才会尊重劳动,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拜年的时候,适时教孩子春节礼仪,比如吃饭时不大吵大闹,见人要打招呼,要多说祝福话,收到红包要致谢……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文化懂礼仪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这样的春节才过得有意义。 所以, “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不是“用词不当”,而是“观念不当”,因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全部。 笔者突然想起上个月的一条新闻,杭州建兰中学在去年12月22日宣布停止线上教学时发文称“读书并非为了考试,是为了充盈自己和追求理想”。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样是学校,两相对照,格局孰大孰小,判若云泥。维扬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