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的亲子关系 才有好的教育

    一个星期天,我和妻逛商场。遇见同事的妻子,寒暄几句就聊起家常来。她忿忿不平地说:“不知怎的,小学时女儿乖巧,上了初中就变了。女儿就在她爸班,有一次竟然说她爸‘就不把你教的学科学好,你看怎么着?’气得她爸直摇头”。

    同事妻子那份焦虑与期待的目光,却让我不由得地追问了一句: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是她女儿首场月考失利,老公老羞成怒:“宝贝女,你爸是老师,你……你……怎么这么不争气。”父女的关系一下子就陷入僵局。

    孩子没考好,心里本来就焦虑不安。没得到安慰,还遭指责——丢她爸的面子。于是,女儿就不买这本账了,也让她爸爸自己觉得十分尴尬。

    那么,如何才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对我们家长和老师教育智慧和力量的考验。

    第一步:共情联结。现实中,有家长向老师抱怨与孩子沟通困难,不少就是因为有些家长没了解学情,没把握好时机,没选择好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有自己的判断。在孩子遇到不顺心时,家长老师要放下身段,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第二步:心理揭秘。我们需要分析孩子言行的背后,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此时,要精准判断,分析到位,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智慧的支持与保障,多维度多角度,对孩子的经历有更多了解,多一分情感走进孩子的内心,自然能有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破解学生的情感密码。其间,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满足;相反,保持适度恐慌,及时察觉隐忧,补齐短板,解决潜在的问题。否则,我们就要为自身认知方面缺陷买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和老师没必要故弄玄虚,也不必抱残守缺,而要谦卑好学,虚心请教行家里手,来帮助我们减少思维的盲区,澄清、矫正积淀在心里的错误认知,逐步形成正确育儿观念。

    归根结底,陪伴孩子不只是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孩子内心世界。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智能结构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清晰认知。如发现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问题导向功能。及时提醒家长、老师和孩子各自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适,让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融洽相处,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唯其如此,才能为孩子成长蓄力赋能。孙功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