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于1936年6月27日灵桥通桥仪式上
|
|
摄于1936年的《灵桥今夕》
|
昨天上午,82岁的市民陈老先生来到宁波市图书馆,将两张跟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灵桥老照片捐赠给了市图的地方文献中心。 记者 林旻 通讯员 乔津晶/文 记者 崔引/翻拍 10月27日,陈先生看到《东南商报》报道的灵桥建成时老照片从上海漂泊回家的新闻,萌生捐赠之意,“这两张照片放到这里来,让更多人看到,应该更有意义。” 两张照片一大一小,大照片摄于1936年,画面中新建的灵桥即将竣工,而水船浮排旧灵桥还在使用,由宁波中华照相馆拍摄,取名为《灵桥今夕》。“这张照片是我父亲的表兄洪昌定送给我们的,他是上海华达烟草公司的买办,因出资捐助灵桥改建,而被邀请来参加灵桥的开桥典礼。这张照片据说是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他留作纪念的。”另一张是陈先生1936年6月27日跟随父亲从南乡步行到市区观看盛大通桥仪式时拍的。 陈先生是鄞州走马塘人,从小和灵桥一直颇有缘分。“灵桥通桥仪式后回家,父亲非常激动,给我取了一个小名叫做‘企桥’,企的意思是踮着脚看,生动地记录了看通桥仪式的场景。后来父亲大概是想到灵桥并非用木头制造,所以省去了木字旁,改成了‘企乔’。” 陈先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方工作,父亲从皮箱里取出这两张照片送给了他,“在北方生活十四年,这两张照片一度成为我怀念故土的一种寄托。” 上世纪70年代,陈先生调回宁波工作,住在灵桥西侧,“每天早上我都会迎着朝阳,站在灵桥前,看着谭泽闿先生所写的‘灵桥’二字,想到它的过去和未来。” 据了解,早在2003年,宁波市图书馆就成立了地方文献中心,收集地方图书、报刊和地方志等珍贵文献资料,现有资源的80%均来自社会捐赠,地方文献资料均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广局文艺处处长陈延群在接受采访时呼吁,“一张老照片就是一段历史,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等状况,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收集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但是地方文献的捐赠相对来说还是不多,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加入,比如老照片、家谱,或是家里的老器物,都是珍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