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财经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业十年的中高档酒店“三江名府”停业

平价餐饮仍红火 高端酒店要有特色才能胜出

 三江名府门口被法院贴了封条。
  三江名府已经停止营业。
  记者 王增芳 摄

  继老牌星级酒店甬港饭店停业之后,又一家知名中高档餐馆关门停业。昨天,记者路过位于宁波大剧院内的三江名府酒店,发现酒店已经人去楼空,大门口被贴上了法院的封条。据了解,这家营业面积7000平方米、开业10年的大型餐饮企业已经正式结束营业。

  

  记者 孙美星 

  现场

  租期到期

  去年底已停止营业

  三江名府酒店位于宁波大剧院内,临江而立,是宁波知名的中高档餐馆,曾有不少市民选择在此举办婚宴、生日宴。昨天上午,记者路过该酒店,意外地发现这里大门紧锁,玻璃旋转门上贴了几张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封条,落款时间是去年12月23日。一旁的查封、扣押财产清单上显示,目前酒店里的电梯、冷库、厨房设备、消防设施、桌椅餐具等都已经被法院查封。此外,门口还贴着两张江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公告,通知酒店参加与员工间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劳动争议案。

  “酒店关了有一阵子了,听说老板跑路了,还欠了很多员工工资没给。”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这家酒店曾经红火过一阵子,但最近一两年生意不景气。

  “酒店是去年12月8日关门的,不是因为老板跑路。”在三江名府酒店办公区域,记者发现还有一位酒店留守的工作人员,他隔着锁着的玻璃门告诉记者,酒店关门的原因主要是租期已经到了。这位工作人员说,目前整个酒店只有他一人仍在此留守,下个月他也要回家过年去了。

  三江名府酒店关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宁波大剧院一位郑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江名府酒店的租期确实已到期,目前还拖欠一部分租金未付。据了解,今后三江名府的这块场地不再用于开餐饮和酒店,业主收回后将作为办公场所。

  原因

  酒店曾定位高端

  位置偏僻是致命伤

  据了解,三江名府酒店是浙江省首批四星级餐馆之一,2004年开业,营业面积7000平方米,酒店分四层,投资2000万元建成。

  记者从十年前的一篇新闻报道里看到,酒店开业之初定位高端,最好的包厢人均消费500元左右。近几年该酒店也顺应市场变化,开始走大众化路线。从三江名府去年夏天张贴的谢师宴促销海报上看,每桌酒席的价格最低只要1200多元,酒水也平价,啤酒只要5元一瓶,王朝牌红酒只要48元一瓶。

  “三江名府酒店竟然关门了,我还在那里吃过好几次婚宴,觉得菜还不错呢!”“前两年生意还蛮好的,晚上包厢有时候还订不到,没想到这么快就关门了。”对于三江名府的关门,不少网友表现出感叹和惋惜。

  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三江名府关门的原因,与整体大环境有关,但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中高档餐馆都转型大众消费,三江名府也在改,但它的位置比较偏僻是致命伤,虽然附近风景不错,但酒店和周边居民区和写字楼相距有点远,即使降价,一般市民也不大会绕到里面去吃饭。”

  数读

  平价餐饮仍红火

  去年销售额增幅全省第一

  过去两年,甬城一批以往依赖政宴市场生存的中高端餐饮企业纷纷转型,做大众市场。记者从市贸易局了解到,宁波餐饮企业的“生存保卫战”成绩斐然:2014年1月到11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销售额达到54.4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列全省第一。

  “过去一年,虽然成效显著,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餐饮企业的利润都普遍下滑了。”市贸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走高、房租涨价等,都是餐饮行业要面对的外部环境。餐饮业在阵痛转型中,除了降价,还得做出各自特色,才能在这轮洗牌中不被淘汰。

  ●链接

  宁波曾经的四大饭店之一

  甬港饭店成了记忆

  设备老化,经营不善是主因

  2014年12月22日,因经营惨淡,宁波最早的三星级饭店之一甬港饭店低调停业。

  甬港饭店,1982年开业,曾经身居宁波四大饭店之一。它甚至是宁波一条马路“甬港路”的地名由来。老宁波人都知道,“蟹粉小包”、“银丝鳝糊”的名气代表的就是甬港饭店鼎峰时期的水平。

  “甬港”二字,要回溯到老一辈宁波帮王宽诚先生。那时宁波缺少旅游设施,是他筹集资金援建甬港饭店,并在后来成立甬港联谊会。当时,甬港饭店的档次绝对一流,包玉刚的哥哥包玉书等兄妹回宁波探亲都住这,捐建龙赛医院就是在这里商谈确定的。

  不过,再老的牌子也未能经受住市场经济的洗礼。2013年开始,饭店因为设备老化、经营不善等多重原因导致客人越来越少。2014年11月12日,鄞州区政府批复甬港饭店资产处置和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的实施方案。据文件披露,去年甬港饭店亏损446万元,去年4月起停止婚宴、会议预订,截至9月底,累计亏损781.9万元,折算下来,已资不抵债。记者 周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