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凌晨,美联储10年来第3次加息,虽然市场早有预期,但全球金融市场仍迅速作出了反应,只是有别以往,美元不涨反跌,金价直线拉升,大盘更是无视“风险”放量上涨创下年内新高。 美联储态度较预期谨慎 16日凌晨,被标注为国际金融市场超级36小时的风险事件之一的美联储加息终于落地,此次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调升至0.75%至1%。这是自2015年年底以来美联储第三次加息。 尽管美联储如期加息符合市场,但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联储态度鸽派,不及预期的“鹰派”。 “美联储对通胀的容忍度显著提高,而此前市场最为担忧的是全球通胀的持续上行,将导致美联储加息进程超预期。”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此次利率决议较预期更为谨慎,并没有打开加速加息的大门。 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指出,联储官员维持今年还将加息两次、明年加息三次的预期。在美联储发布决定前,市场已消化了今年至少加息四次的预期。 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也迅速“跟进”,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及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10个基点,为三个月以来第三次开展此类行动。依然是温柔地在金融市场内“加息”。 不过,央行有关负责人重申,公开市场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基于对国内基本面变化和美联储加息的判断,市场机构对中标利率进一步上行已有较强预期,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 业内专家也表示,国内货币市场“加息”与美联储加息的逻辑有本质不同,CPI处于低位,今年存贷款加息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大盘创年内新高 从市场情况来看,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其鸽派表态引发美元指数不涨反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幅也一度扩大,升破6.85关口,创2月28日以来新高。美股、美债、金价、油价也应声上涨。 A股市场更是情绪向好,沪深两市全天单边上扬,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均创下年内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报3268.94点,上涨0.84%;深证成指收报10624.42点,上涨0.77%。银行、证券权重股领涨,次新股、高送转股交投活跃,个股在指数带动下普涨。沪股通净流入12.9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6.23亿元。 A股市场冲破震荡区似乎缺少一个契机,而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是否是市场转折的一个关口?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两会闭幕,政策利好或将密集出台,而美联储加息“落地”也使外围市场一大不确定因素暂时消除,A股市场在盘整中正好迎来突破时点,如果后续量能持续增加,反弹行情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沪指有望突破3300点。 值得注意的是,A股放量攀升的同时,中国版“恐慌指数”中国波指继续徘徊在历史低位。市场人士称,该指数越低,意味着市场预期股市未来走势愈加平稳。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再度步入加息周期,对A股市场的影响不可轻视。 历史数据也显示,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影响还是明显的。1994年2月4日美联储开启连续加息,加息后三个月里,上证指数大跌22%;1999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启连续加息,加息后三个月里,上证指数下跌7%;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启连续加息,加息后三个月里,上证指数下跌14%;2015年年末美联储加息,导致在其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指数大跌22%。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加息之后,国内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其中包括推升短期利率来平衡中美息差,对于流动性非常敏感的股市,资金面成本上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压力,尤其是在市场估值没有优势的情况下,A股至少不会因为美联储加息而吸引力大增。 记者 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