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6岁老人办了个家庭文化展览馆

    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马宜奋

    走进退休教师沈补浩老人的家中,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书画、旧挂历,房间、阳台的桌子上也摆满了各种老物件和手稿、笔记本,俨然一个小型的家庭文化展览馆。对于沈补浩老人来说,这些东西可都是他的心血,也是他退休生活的缩影,他的老有所乐便乐在了读书写作上。

    老人的家是多年前盖的3层小楼,大部分房间都被他当做展览馆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展览。4月10日,老人专门辟出4个房间,对家庭展览馆按内容进行了分类,设有书画室、文学图书室、摄影影碟室、文物工艺品室,每间面积10平方米左右。“以前在家里搞了个文化遗产陈列室,现在因陋就简,把陈列室扩大为了小展览馆,展出的都是我退休后收集的各种书画、资料、影碟,书写的诗词、笔记。”

    沈补浩今年86岁,1955年师范毕业后在当时的奉化城关、桐照、西坞等地任教,长达40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任西坞区校校长的沈补浩带领教师开展了农村小学整体优化教育实验,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的金钥匙奖。在他的带领下,西坞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奉化名列前茅。退休后,他养花、看书、写作,在自家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办了个陈列室,还用2年时间收集整理了《古今名人名篇集》小册子,发给家族里的孩子们阅读。这些事,还上过2005年10月的浙江日报。如今,沈补浩已失去听力,记者只能用书写的方式和他交流,不过老人思路和口齿都十分清晰,精神头十足,尽管年事已高,却依旧读读写写,退休生活伴随着浓浓的笔墨书香。

    沈补浩房间的楼梯处挂满了旧挂历,这些都是老人的收藏,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各种题材的旧挂历,老人把这些挂历分成了“锦绣河山”和“时尚风光”系列等,这些都是展览的一部分。在老人的书画室中,除了一些朋友相赠的书画外,更多的是退休多年来,他创作、整理的各种读书笔记、诗词等。老人告诉记者,他从70岁开始,试着写作,至今共写了各种文章36篇,诗词17首,选编故事5则,编写了《崇庶晚年文选》《书经忆旧》《风铃岁月》等传记,《红楼文句精选》《俗语集》等选辑多册。“《红楼梦》我看过很多遍,每次读书都会把那些好的句子,以及读书的感悟记下来,如今已经有厚厚的好几本读书笔记了。”沈补浩说。

    除了写作,沈补浩还爱好戏剧,为此在他布置的展览室中,专门辟出一间房作为摄影影碟室,他收藏的各种戏剧、音乐、电影等影碟有400多部,其中多数为越剧。作为一名戏剧迷,他收集了全国40多名中青年越剧名家演员的剧照,其中镇海籍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的戏剧资料最多。沈补浩说,他对于方亚芬的喜爱,可以用“知音”两个字来形容,这可比年轻人的“粉丝”要强多了。

    沈补浩告诉记者:“办家庭文化展览馆的初衷就是总结一下自己退休来的一些收获,同时也邀请亲朋好友借此机会相聚一番。”

    图为沈补浩的书画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