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武首 登山是我的爱好。 以往我和妻子登过泰山、黄山、华山,去年8月又登过衡山、梵净山,登恒山一直是我的计划。恒山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主峰是天峰岭,海拔2016.1米,有“塞外第一名山”美誉,被称为北岳。 今年8月初,我和妻子从大同市坐大巴,到浑源县城住宿一夜。县城不大,有一条古城街。晚上,走在步行街,望着悬挂在长廊下一盏盏火焰般的红灯笼,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坐出租车来到恒山索道口。 恒山经历多次地壳运动形成断层山脉,沿断层面壁下有石台阶,坡度约45度,设有手拉铁链条。右边山体的石灰岩,风化明显、基岩裸露,从北仰望,层层叠叠的山嶂拔地而起,山沟上下落差千米左右,山势陡峭。经过“凌极门”,旁边贴有醒目告示: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不宜登顶。我叫妻子在半山腰九天宫等,那里有果老岭、果老洞,相传八仙中的张果老就在这里隐居修道。 我带上相机,套上护膝,直登峰顶。快到峰顶的路旁,有棵长在崖壁岩石缝隙中的古松,吸引了我的眼球。标牌注明千年松树,树并不大,直径约40厘米,一个树根长出两个树干,右边的粗些、左边的细些。两个树干的树枝紧紧缠绕,像极了握在一起的手。经历千年风雨,这棵松树不屈不挠,四季常青。我不免触景生情,想到同根树如患难夫妻,生死相连。不远处崖壁上刻有“恒宗极天”四个红字。我凭借多年登山经验,在快到峰顶时,稍作休息,喝些矿泉水。随后,加快步伐,在气喘吁吁中靠近峰顶。终于,看到峰顶一块很大的标志性大理石碑,高约一米,宽约一米,石碑刻着“国务院批准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恒山天峰岭高程2016.1米。施测单位:山西省测绘局 2007年6月。”石碑外有四方形石栏围着。随同登顶的广东游客给我拍照留念。站在峰顶“一览众山小”,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内心涌起满足与自豪感。怕峰顶风寒,小憩片刻,我便下山。回头再看一眼这难得来一次的北岳,蔚蓝如洗的天空下,我依依惜别天峰岭。 上山靠体力,下山靠平衡,我下山很小心,这样可以防止跌倒,还可减少膝关节磨损。有一段石阶坡度陡,路旁又没扶手,我差点失去平衡。那一刻,我想到人生如登山,上山是追求,下山是回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才能认真走好人生每一级台阶。 下山途中,我和妻子参观了五岳宫、会仙府、山神庙等处。到了恒山,一定要去悬空寺。凡登过五岳的人公认:泰山为雄,华山最险,衡山是秀,嵩山属武,恒山突出是奇,奇就奇在悬空寺。恒山的悬空寺建在金龙峡悬崖峭壁上,像是空中楼阁,远远望去如一幅油画,令人惊叹。导游说:悬空寺建于北魏太和15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全寺看似有立柱支撑上面的寺院,其实立柱只是装饰,没有起到支撑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27根石质横梁。寺院的建造者巧妙利用了山体岩石结构,虽经多次地震,寺院仍安然无恙。 历史上众多名人曾来过恒山,唐朝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写了“壮观”两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独有奇观,惊叹“天下巨观”。 站在恒山天峰岭上,我感到个人十分渺小,对退休老人来说名利都是天上浮云,唯有健康的身心才真正属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