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宏尉 今年暑假计划重访奉化六古塔,瑞峰塔是最后一座,至此,拍写奉化六古塔全部完成。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也是对六塔的再一次探访和文字整理。 你问奉化人瑞峰塔在哪儿,很多人会一愣,瑞峰塔是什么塔?你要问南山塔,很多人会为你指点:“喏,就在那儿。”瑞峰塔位于奉化南山山顶上,故又名南山塔。南山塔秀出云表、锋芒插天,奉化人抬眼就能望见,几乎家喻户晓。 明嘉靖《奉化县图志》记载:“县东南五里,有山特起曰奉化,唐开元二十六年析鄮县地置奉化县于此,因以名焉。”奉化盖由此山得名——奉化之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此为其中一种。南山是奉化的地理标志,是当地百姓登山锻炼的绝佳之选,登南山必到南山塔,南山塔也就成了人气最旺的古塔。 夏日清晨,趁太阳尚未发威,约二三好友,同访南山塔。车停山下,沿宽阔水泥路向上步行。山路曲折,绕过数道山梁,一座新建的亭子映入眼帘,为六角攒尖石亭,亭名寒山。亭前一棵大松树,造型苍遒,左侧立碑,上书:南山不老松。亭旁分列功德碑、功德林及一块“心”字石。 穿亭而过,迎面可见南山寺明黄的院墙于朝阳下熠熠发光。据载,该寺唐咸通年间由来自天台的行脚僧建造。寺庙原名吴峰院,明洪武初年改称南山禅寺。可能因疫情等原因,寺门紧闭。通往瑞峰塔可登石阶,同行的裘老师建议,我们选择走寺前的老路。 老路坑坑洼洼,留着多年来被流水与时光冲刷后的印迹,不怎么好走,但绿荫满目,凉爽清幽,因而走的人不少。转过几个弯,一座简易古朴的碑亭现身眼前,硬山顶石结构,亭顶用石板拼搭,屋脊上雕鸱尾。前檐枋上一横石为匾,上刻“瑞峰塔碑亭”五字。檐柱上有“文笔一支凌霄汉,穹碑千古耀南山”对联。古老的碑亭掩映在茂密的山林中,寂寞苍凉。 边走边聊,竟一点都不觉得累。忽而抬头,瑞峰塔就在眼前。置身这片平地,四周树木低矮,视野开阔,可俯瞰奉化全景。人们在塔旁健身活动伸展筋骨,其乐融融。 瑞峰塔建于唐咸通年间,现塔身系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是一座六面七级仿楼阁式石塔。塔身不高,13.45米,奉化六塔中只比天峰塔高一点。塔基、塔身、腰檐、翘角、塔刹全部用条石刻砌合榫而成,塔刹由三个球形组成的宝瓶组成,据说修复不久。瑞峰塔与奉北江口街道塔山之巅的寿峰塔遥相呼应,人称“姐妹塔”,二塔同列宁波十大古塔。瑞峰塔于1987年2月被奉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时《南山寺碑记》有云:堂开千叶之莲,塔现七层之影。 站在瑞峰塔身畔,仿如自身也矗立于南山之巅。远眺奉川蜿蜒,不禁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