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综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晾衣架”是不错的“药引子”

    朱晨凯 

    鄞州区白鹤街道紫鹃社区属于老旧小区,长期以来居民晾晒衣物大多占用绿化带。为此,社区建成近百米“爱心公共晾衣架”长廊,方便了居民(1月7日《宁波日报》)。

    在小区内随意晾晒衣物,确实不文明。但只能怪居民素质低么?恐怕不能。像紫鹃社区,居民下楼就是街,家门口就是绿化带,占用绿化带晒被子,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个人素质需要培养,也受成长环境、生活氛围影响。治理不文明行为,“公共晾衣架”是不错的“药引子”。文明建设,笔者认为离不开几味主“药”。

    “引导”是味好药。很多不文明行为,源自生活习惯。晾晒衣物踩踏绿化带也是如此。因此,宣传和引导非常重要,观念的转变,很多时候就是在耳边一句句念叨出来的。

    “制度”是味良药。2002年出台的《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不得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护栏、树木上晾晒衣服,违者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现实中,鲜有因乱晾晒衣物而被追责的。用好制度,明确行为边界,就应从晾晒衣物这些小事抓起。

    “硬件”是味补药。既然有晾晒需求,那增加硬件供给就是缓解矛盾、传递文明的好举措。比如,这几年上海不少老旧小区集中采购烘干机,免费提供给缺乏晾晒条件的市民使用,居民自然没必要去踩踏绿化带、折腾树木了。这和“公共晾衣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增加硬件供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