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0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桩加植物护坡 清理淤泥和垃圾

宁海岔路500年湖砩修复一新

  昨天,在江东新河路旁的童乐河上,江东区城管局内河养护工人在“生物浮岛”周边清除腐叶和垃圾杂物。江东区城管部门逐步推广“生物浮岛”,种植鸢尾花、睡莲、美人蕉、圆币草、聚草、菖蒲等水生植物,以求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记者 龚国荣 通讯员 杨拥

  五水共治在行动

  本报讯(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赵鸣婵 王璐) 宽阔的水面,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的水质,这是记者日前在宁海岔路镇前后娄村看到的一幕。在“五水共治”行动中,宁海县通过生态修复,“复活”了县内一批脏臭河渠,包括拥有500年历史的浙江湖砩([fèi],指堤坝)。近日,来自宁波、台州、温州三地环保部门、环境监督员和媒体组成的“甬台温生态行”一行人来到了宁海,目睹“五水共治”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    

  据介绍,浙江湖砩原名竺家湖砩,是古代的一条堰坝,至今已有500年。湖砩始于前后娄村前白溪分支水,流经前后娄、花堂、隔潭、上畈等村,最后从长白潭汇入白溪,全线5.5千米。过去,它提供镇区4000余人的生活用水,灌溉着镇区3500多亩的良田,并影响着镇区的排涝。

  但是随着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湖砩多年失修,主干渠道全线淤积,严重河段淤积1米多厚,渠道挡墙坍塌漏水严重,全线近三分之一丧失了灌排功能,湖砩逐渐淡出村民的日常生活。

  “五水共治让古砩焕然一新。”宁海岔路镇镇长王巍说:“原先浙江湖砩两岸生活垃圾较多,环境较差。今年3月份起开始生态修复,在河渠的断面,采用了仿松木桩加植物护坡等方式进行修复。从3月初到4月中旬,岔路镇发动村民参与修砩清淤,先后有2000多人次出力。2个月时间,累计投资56万元,清理垃圾500多吨,清理淤泥1500多吨,这样一来,水下没有了淤积物、水面也干净了,岸边的垃圾也没有了。同时,村里的黑臭河也消失了,确保白溪饮用水源的清洁安全。”

  据了解,宁海县下一步计划对古湖砩实施提升工程,用3年时间彻底整治5.5公里的主渠、支渠流域,保障渠道周边村庄的灌溉供水和居民生活用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