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娱/综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逸飞作品回家乡

54幅珍贵手稿首次与公众见面

  市民在观赏陈逸飞素描手稿。 记者 胡龙召 摄

  □记者 金晓

  

  “我非常荣幸带着逸飞的作品来到他的家乡宁波,让他的艺术之花在他的家乡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他的艺术精神和我们同在!”昨天下午,《追梦———陈逸飞艺术人生特别展》在宁波帮博物馆拉开帷幕,从美国专程赶来的陈逸飞的妻子宋美英在现场动情地说出了这番话。赶来参加展览开幕式的还有陈逸飞的胞弟、油画家陈逸鸣以及陈逸飞的众多好友在展览现场道出了关于陈逸飞的点滴记忆。

  这批手稿更贴近他的内心世界

  很多人都熟知陈逸飞的人生轨迹,但真正了解或走近他的人很少。

  今年是陈逸飞这位宁波籍的著名艺术家逝世十周年,这场《追梦———陈逸飞艺术人生特别展》通过展示陈逸飞的珍贵手稿、艺术作品、生活用品,真切地再现了他的艺术人生,让人感觉仿佛这位艺术大师并未走远。

  展馆中一张发黄的旧照,让陈逸鸣停下脚步。“这是我4岁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拍的合影。”说完,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个展览真的不容易。”在陈逸鸣看来,展览中最难得、最珍贵的当属宋美英带来的54幅陈逸飞的手稿。“这些手稿从未公开,连上海都没有展出过”。这些手稿的时间跨度很大,有陈逸飞学生时期的写生作品,有上世纪80年代他出国前创作的,有上世纪90年代回国后画的,也有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画的,涵盖素描、水粉、国画、瓷版画等多种形式。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陈逸飞在文革时期创作的,“文革时,上海有个‘素描运动’,上海美专的老师聚集了他所有的学生,练基本功,找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些人做模特儿,”陈逸鸣介绍说,当时陈逸飞画了不少人物肖像,“还有一些属于采风作品,比如,他为准备后来的成名作《黄河颂》到陕北采风,画的陕北老农;还有到内蒙古采风时画的摔跤手”。

  除了这些手稿,还展出了不少陈逸飞生前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他用过的《怎样画透视图》等学习资料,用过的画笔、调色板,还有他的眼镜、护照……“这些物品都是由逸飞先生的亲友提供的,都能传达他对‘大美术’的诠释和对艺术的追求。由他妻子提供的这批手稿则更贴近他的内心世界。”宁波帮博物馆馆长王辉昨天在现场介绍说,近期还将展出陈逸飞学生时代的笔记本,将这位艺术大师的成长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家乡人。

  《东方少女》的原型是陈逸飞的妻子

  展览还展出了一些陈逸飞创作的艺术作品,比如装置艺术作品《日晷》等,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雕塑作品《东方少女》。这件令人惊艳的作品,创作于2000年,高3.08米,这是首次到宁波展出,而它的原型正是陈逸飞的妻子宋美英。

  昨天,宋美英在现场回忆起陈逸飞当时创作这件作品时的情形,“我还记得那天早晨我们正在吃早饭,他说对雕塑创作还有一些迟疑,我鼓励他,西方的毕加索涉及艺术的很多方面,你为什么不可以?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毕加索。”他听完很高兴,当即就画出了东方少女的手稿。

  其实,不仅是《东方少女》,陈逸飞的很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或多或少有些宋美英的影子。“在我们还没在一起的时候,逸飞的朋友就说过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我的影子。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缘分吧。”宋美英说,由于志趣相投,陈逸飞在创作中有时也会寻求她的建议,“有一天我们打算外出吃饭,他正在画一双眼睛,但找不到感觉,就问我的想法。我说完之后,他就继续画了。那次我整整等了他一个晚上,他是那种不画完绝不吃饭的人。有空的时候,他也很乐意为我画眉。”

  如今,宋美英把重心都放在了培养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上,“逸飞去世后的五年,我一直在国内做和他有关的工作,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他的第二事业,照顾儿子健康成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