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记录了这个时代的苦难和勇气”

白俄罗斯女作家
阿列克谢耶维奇
获诺贝尔文学奖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以表彰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

  阿列克谢耶维奇以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一向不太青睐非虚构文学的诺奖能够将奖项颁给她,可见其优秀。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品《锌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你未曾听过的“二战”亲历者的故事》、《我还是想你,妈妈:你未曾听过的“二战”亲历者的故事》等都已经翻译成中文出版,其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记录《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她是记者出身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5月31日出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的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为乌克兰人,父母都是乡村教师。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非虚构小说作家已经很久没有获奖了。自半个多世纪前伯特兰·罗素、温斯顿·丘吉尔获奖后,再没有非小说作家获奖,更不用说是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得奖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个人网站上,她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追求:“我选择了一种书写方式,让人类可以为自己发声。”恰当地说,阿列克谢耶维奇更愿意让受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让目击者去揭示令人啜泣的悲剧,例如二战、苏阿战争和切尔诺贝利事故。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道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

  曾来中国访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文学》杂志原主编高莽(笔名乌兰汗)长期致力于俄苏文学的研究与翻译,曾翻译过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锌皮娃娃兵》。对于阿列克谢耶维奇成为今年诺奖得主,高莽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意外:“这是她应得的。”

  1989年初冬,阿列克谢耶维奇随苏联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这让高莽与她有了一面之缘。在高莽的回忆中,那时的阿列克谢耶维奇衣着朴实,发型简单,面颊略带忧思,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她讲话谦虚、稳重,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豪言壮语,每句话出口时,似乎都在她心中掂量过。”阿列克谢耶维奇后来还赠给高莽一本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原作,书上题了一句“纪念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会晤”。高莽的感受是“字迹规规矩矩,和她的讲话、衣着很相配”。

  当时令高莽印象最深的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讲述自己追求“书写真实”,还有关于“纪实文学”的想法时,用到了“文献文学”一词。高莽说,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大特色和魅力在于“真实、文字朴实和具有现实意义”。

  “也不能完全说她是大作家,因为她有一半的身份是记者。她是纪实文学作者。”高莽说,目前外界多关注小说、诗歌,纪实文学作者还是比较少有的,“我们国内这类的作品也不多。她的获奖会让更多人开始关心世界大事,开始关注人类道德观念的本质。”

  高莽还表示,和一般记者相比,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特别在于选材角度。“她虽然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的是很普通的事,但细读下来,隐含着根本的道德观念,反映了重大问题。”

  高莽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已年过七旬的他才首次读到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部俄文作品。这部纪实作品中,阿列克谢耶维奇用第一人称忠实记录了亲历阿富汗战争的俄罗斯士兵、妻子、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其中,一批20岁左右的俄国青年人战死阿富汗的故事,尤其让高莽触动。1999年,他将这部作品译成《锌皮娃娃兵》,在国内出版并畅销。“她自己没经历过战争,通过采访真实还原战争中的小细节,写出了最真实的战争。”高莽评价道。   

  专家点评

  她仿佛来自

  另一个时代

  翻译过程中

  难抑泪水

  陈亮(阿列克谢耶维奇系列作品中文版编辑):

  曾有人问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你撰写这些著作,自己居然没有变成疯子?这种压力是普通人心理无法承受的。如果是一个软弱的人,那么写完你的任何一本书,肯定得进精神病院。你不是录音机,你是个活人,你得把所有一切从心里过滤一遍。这些可怕的资料,会不会改变你的心灵?”她说:“我是独自行进的,我完全是属于另一个时代的人。”这句话可以概括她的生活和写作特点。她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独自一人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声音。

  第一次读到她的作品,就感觉像在阅读19世纪的俄罗斯经典作品,而不是出自当代作家之手。她更像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代的伟大作家。

  

  

  翻译过程中

  难抑泪水

  

  吕宁思(《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文版翻译):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被翻译成多达35种语言,仅本书的俄语版销量就超过两百万册。她的作品还成为全球数百部电影、戏剧和广播节目的素材。她获得过多项国际奖项,包括瑞典笔会为表扬她的勇气与尊严而颁发的特别奖、德国莱比锡图书奖等。2013年,阿列克谢耶维奇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

  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写出了真相的书。在阅读原文并译至中文的过程中,我屡屡被其中触目惊心的内容和人性细节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为之而难抑泪水。我们小时候读过卓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书展示的是千千万万个卓雅,普普通通的卓雅,千姿百态的卓雅。正是普普通通的男女,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以巨大牺牲和惨痛付出,从纳粹的钢铁履带下拯救了苏联。

  本报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等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