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标准宿舍”并非洪水猛兽

  司马童

  9月3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迎来2016级新生,该校为新生推出的304间“高标准二人间”已经准备就绪。这批“高标准二人间”内有冰箱、空调、液晶电视、布艺沙发、全实木家具、独立卫生间以及24小时热水供应,根据不同类型,其每人每年住宿费标准为2200元至2600元不等,约是普通四人间的两倍。

  9月3日中国青年网

  

  大学生主要是来学习的,高校宿舍也要分出三六九等,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就跟两年前该校推出第一批“高标准二人间”时一样,消息传开,再引外界热议纷纷。且不说当初750间“高标准宿舍”目前均已被在校生住满,笔者认为,对于高校学生住宿条件的适度差异化供给,大可不必习惯性地闻“贵”则忧,甚或一味视作“洪水猛兽”。

  吃苦是一种砥砺,但这并不表示,一定程度地改善大学生的住宿环境,便肯定与培育优秀学子背道而驰了。事实上,看到武汉这所高校列出的“高标准宿舍”收费额度,有不少网友就实话实说,这种价格水准,对许多人家来说都在可承受范围,不应一律称之为“奢侈享受”。那么,若是条件允许,自愿提高一下住宿“标准”,似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地“忧从中来”。

  应该说,大学生选择居住“高标准宿舍”,这跟其会成为学霸还是学渣,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住在普通宿舍的,不见得不会有学渣;而选择住宿条件好一点的,照样也能出学霸。而且比起校外的租房价格,校内的“高标准宿舍”除了收费合理,更能有益于学生的安全居住和安心学习,那又何必动辄以“容易引起相互攀比”而去因噎废食、不求改变呢?凡事往往利弊相随,如果说“高标准宿舍”也有其“弊”的一面,我看则诚如网友所言:住的环境确实变好了,可是曾经那八个、十个人同住一室的“同窗情谊”也许会有所流失与淡漠了。

  高校内的“高标准宿舍”不是一好百好,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这方面,人们也欣喜地看到,武汉那校高校推出“高标准宿舍”以来,就早早想到了设置相应门槛:对勤奋好学、严格自律的学生给予优先权,入住学生要有坚持早起早读早锻炼、不吸烟等良好习惯,同时对品学兼优的学子实行奖励入住或减免住宿费的优惠,还建立了退出机制。如此“高标准”,难道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好标准”么?

  少见难免多怪,创新易招质疑。循着“接轨”的视角,大学宿舍改善硬件条件,乃是借鉴和效仿国外大学设置二人间、单人间的举措;而若总是不由自主地用老眼光、旧思维来看问题,也未必不会陷入“一叶障目”的认识巢穴。所以,“高标准宿舍”到底好不好,且留出一定时间,用事实来作出回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