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以来,海曙区樟水、鄞江、龙观的田野上,连片的贝母进入收获的季节。每天天亮后,大家拿上小锄头、土箕、小凳子来到贝母田,进行一天的劳作。他们要在梅雨季前,把田里的贝母挖出来,晒干入仓,或卖给批发商。 贝母是传统中药材,种植时间较长。头年10月,农民开始把田整理好,种下贝母。到第二年过了立春,贝母便从地下鳞茎中冒出嫩苗,气温略有升高时,它们快速地往上生长,同时形成花苞。惊蛰一过,贝母就进入开花期。由于开花会消耗部分营养,大家为了提高贝母的产量,就在开花初期摘除上部的花序。5月上旬开始,较早成熟的贝母可以开挖,而中下旬则迎来收获旺季。 贝母在樟溪一带种植已有300年的历史。据传说,过去民间所用的贝母都是野生的,后来象山农民从野生贝母中取种栽培,就有了人工种植。清康熙年间,有一木匠随带贝母种子移民到樟溪一带生活,并在此种植贝母。从那以后,樟溪一带农民一直种贝母到现在。 旧时,樟水、鄞江的农户历来以蚕桑为主,种贝母只是副业,但因为种植贝母收益甚高,有“一担贝母一船谷”之说,加上这一带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于贝母生长繁植,于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志书记载,樟溪一带在鼎盛时期,贝母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 嘴品一方食,脚踏一方土。几百年来,贝母是樟溪一带最为重要的可持续生产的药材,也成为当地农业的一个标识。尽管贝母的产量和价格时起时落,但无论怎样,当地农民仍与贝母有种割舍不了的情感。每年三月,贝母花一定开放;而初夏时节,则是一派收获的景象。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通讯员 吴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