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蜜蜂”志愿者“飞”入百姓家95%成员是小区垃圾分类示范户

志愿者在桶边认真督导。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 樊莹 通讯员 王思远 张昊桦)  “讲‘垃圾大道’去了!”每晚6点,江北区文教街道大闸小区9幢楼下的垃圾集中投放点热闹非凡,小区居民在完成垃圾分类“签到打卡”后,并不急着离开,而是留下来和一群身穿马甲的“小蜜蜂”志愿者分享心得。

    据了解,经过3年推广,目前大闸社区已探索出一套垃圾分类居民自治共治模式,吸引大批居民关注加入,现在团队中有95%成员是小区垃圾分类示范户。

    晚上一到时间,大闸社区“小蜜蜂”志愿者协会会长张秀玉准时来到垃圾桶旁,拿出“花名册”,等待前来扔垃圾的居民签到。

    本子上记录的是社区垃圾分类示范户,这些示范户每晚6点到7点会集中来扔垃圾和签到,每一袋厨余垃圾都会被仔细检查,而他们的垃圾分类准确率也达到了100%。

    “从第一年30多个示范户到现在的236个,我每次翻阅‘花名册’时,内心都有一种自豪感。”张秀玉说,“小蜜蜂”通过“学-做-教”模式,发挥“邻里帮带”作用,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解、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

    这套居民自治共治模式是在2017年5月出现的,为了更好地将小区垃圾分类做到位,由所在的社区党委牵头,“小蜜蜂”志愿者协会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示范和桶边督导。

    大闸社区党委书记曹晓艳说,这个志愿队伍是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的“邻里互助”组织,成员分布在大闸小区和锦绣江花小区,共有志愿者百余人,其中40%志愿者是党员。

    “垃圾分类志愿者的义务付出,就是想告诉大家,垃圾分类并非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小区大家庭共同的责任。”张秀玉说,为了让小区居民更好地适应垃圾分类并自主接受,“小蜜蜂”志愿者自发轮班在桶边开展分类督导,风雨无阻,节假日无休。

    “别人觉得垃圾分类是添麻烦的事,我们却做得很开心。每天晚上的垃圾分类‘打卡’就是一场邻里活动。”小区居民张女士笑着说,在“小蜜蜂”的引领下,“下楼扔垃圾”这件小事已经成为促进小区邻里关系的纽带。

    据悉,为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大闸社区每季度都会开展一次垃圾分类入户指导,严格做到每户人家都“打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