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宁波商业的“多元化”阶段即将来临? 王永平开出的“药方”,依然是注重体验,但也绝不能盲目扎堆地引进电影院、溜冰场、儿童乐园,还得从零售上下功夫。绿城管理集团副总经理祝军华对此有相近的看法,并解释了同质化现象背后的原因: “中国的商业发展第一阶段,就是规模化过程,没有规模就没有话语权。规模就需要标准化,标准化就需要可复制,这就打下了同质化的烙印和基础。但是,这种模式已经到了边界,无法在合理的周期里盈利。所以,我相信规模发展阶段就要过去了,第二阶段会出现多元化、精准定位的商业模式出现。” 胡芳园认为,进入第二阶段,宁波的等待时间不会太长,明后年就会有很多个性化商业出现,“现在宁波还在做局部的区域化购物中心时代,但是适者生存,商业竞争会倒逼物业持有者做出改变,不然就没有机会了。” 在宁波,我们已经能看到类似的“个性化”案例。鄞州印象城地下一层的in巷228已经改造升级成了潮流街区,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南部商务区的消费扶贫特色街区山丘市集,则融合了民俗风情与年轻白领喜闻乐见的业态。 接下来,阪急百货、K11等商业综合体也将于宁波陆续开业。我们期待这些特色商场,能成为宁波消费者标记个性、收获体验的场景,并改变同质化、“野蛮生长”的状态。我们也欢迎有更多诸如“舌尖上的中国·宁波城”的跨界设想,能在此落地生根。 “重用户、重体验”,这两点不仅是掘金中小城市商业的秘籍,在“新一线”城市宁波也可以是参考的“标杆”。 一直以来,人们对宁波本地的商业颇有微词:商圈扎堆分布严重,光是高新区,就有10家开业或筹备的项目;业态结构同质化,让顾客找不到非去不可的理由;南京有新街口,成都有太古里,重庆有解放碑……而宁波,何时能做出一张辐射全国的商业名片? 与此同时,分布于宁波各个县域的商场,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早已饱和”。会场上,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一份《中国中小城市购物中心租金指数运行分析》,发现宁海县、象山县的购物中心租金,同比跌幅均在1.5%-2%之间。 对此,中指控股CEO黄瑜的解释是,“背后可能有各种因素,可能是竞争非常激烈,大品牌在选择样本时会多考虑一下,导致租金出现波动。因为就人的活动空间来看,如果说原来骑车走路两三公里就是极限,一旦有车之后,距离10公里都不是事。如果周边有商场经营得好,一家就可能吸走其他全部的人流,甚至可能被宁波市区吸走。” 而另一组数据是,宁海县的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幅超过200%,但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却超过70%,也成了商业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又一例证。宁波太平洋恒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敏杰还分享道,2019年公司接触的357个商业管理项目里,就有90%左右难以正常开业,仅15%的项目能开业且达到盈亏平衡点,令人惋惜。 对此,胡敏杰呼吁,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要靠政府、开发商、运营商三方齐心协力、协同驱动,任何一方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都会造成商业不健康发展的局面,“商业地产已进入存量时代,从传统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所以做商业终究要回归本质,打造可持续的项目。” “现在不仅仅是宁波,一些省会城市,包括南昌、贵阳等,也很难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商业项目。因为,商业这些年更多是追求数量和扩张,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是不够的。现在,商业创新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王永平说。 粉丝留言板 本场活动,东南汇“牵手”恒太商业,为会员们争取了20个免费名额。尤其是沈帅波老师一番幽默生动的演讲,让大家感叹“确实有料”。 李春旭:这次听讲的心得是,让我短时间内了解了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和90后、00后的一些想法。周末充电,也算是调研了一下地产人的脑洞和判断。 葛芳:这场活动格调非常高,参与的大多是企业家。通过这次活动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特别感谢东南汇,作为粉丝享受VIP待遇。 加入东南汇,不仅能了解不同行业的前沿信息,还有机会拓展更多合作伙伴。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和我们一起玩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