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烜华 作为党工作战线的最前沿,基层党组织是党工作最坚实的支撑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区域性推进基层党组织融合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发展动力,厚植基层党建工作优势,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党组织协作 随着农村基层党建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入,“组团式”服务成为必然趋势。一些偏远乡村,自身农村党组织物质条件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有效整合区域内所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创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型的物质载体,充分调动区域内各个党组织的积极性,找准相互合作的结合点,让区域内有形和无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渠道。 二、统筹区域内优势资源,优化基层服务效能 (一)挖掘特色资源,取长补短 区域内不同村的优势各不相同,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劳动力等情况参差不齐,在新农村建设中多方统筹,将人力、自然环境、经济资源整合等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在统筹区域内资源前期,做好各基层实地调研考察,详细了解各村实情,分析优势劣势,挖掘特色资源,避免新农村发展建设中出现同质发展现象。同时,可将区域内的村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如岳林街道“三优工程”,整合资源,丰富服务内容,依托现有科创园、软件孵化园、电商产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四大功能平台,实现党建零散功能的整体优化,为区域内相关经济的聚力发展提供最大化资源利用。 (二)突出强村“引擎”,齐头并进 独木难成林。如奉化区推动“1+N”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建立,就是突出强村的龙头作用,带动与之地域相邻、人文相近的其他村实现区域联动提升,着力打造区域规划“六图合一”、经济发展“一核多驱”、公共服务“一区多点”、社会管理“四联一网”、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农村区域化党建联合体,推动区域内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整体推进。此外,西坞街道“金溪五村”的抱团发展,将明星村、优秀村的辐射效应放大,通过组织联建促提升、规划联定促融合、民生联动促和谐、区域联手促稳定、产业联兴促发展,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联动推进,统筹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升级服务意识,增强效能 通过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广泛深入开展交流,组合发展,组团管理活动,能帮助党员干部增强更广泛的为民服务意识,从为单一村服务扩展到区域内的村民服务,从而达到宗旨意识和服务本领的提升。 三、搭建基层党组织交流平台,配套基层管理机制 (一)提供平台氛围,群策群力 区域性搭建党员干部的交流平台,给各村提供了一个“云智库”,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谋商、积极向上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氛围。如“滕头区域”,制定相应的“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原有的“党建进组、服务入户”的网格化管理,建立“六事共议”、师徒结对、驻村指导、跟班学习、发展顾问、双向挂职、群团联谊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全力开展组织联建、规划联定、产业联抓、服务联推、稳定联促等各项工作。 (二)扎紧约束管理,稳固壁垒 巩固基层组织,规范约束探索完善区域内各村务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落实村务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村务“五议两公开”、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等各项村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百姓议事厅”机制,推行村级财务定期审计、届前全面审计和重点工程财务专项审计制度,严格落实村级“三资”交易审批制度,实行村级公章管理使用审批和登记制度,建立村会议记录“书记员”队伍;严格村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探索建立村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专项巡查机制,成立由镇(街道)纪委牵头,镇(街道)督查室、组织办、“三资”办参与的村务管理制度执行检查评价工作组,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畅通沟通渠道,广纳民声 新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给基层村民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也同样是党组织向村民宣教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教育阵地。同时,新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使得这种宣教阵地扩大,让村民看到积极向上、多方合作的党的基层组织。可在新政策执行之前,有效听取群众意见,避免政策偏差实施;也可在政策执行之时,得到及时有效反馈信息,有利于政策修改,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凝聚群众的向心力。作者系区委党校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