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峰 在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讲述“五水共治”的宁波故事,描绘一幅绚烂的“富春山居图”;广集众智谋良策,一件件提案为宁波发展鼓与呼;立足本职岗位,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广泛凝聚共识…… 本届以来,十五届市政协原主席杨戌标、副市长许亚南、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浙江省军区宁波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中校干事纪晓飞、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崔田教授等住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积极扛起职责使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积极建言献策,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交出了不负时代的“委员作业”。 春回大地千山秀。每年春天,住甬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加全国两会。本届以来,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提交提案,认真协商讨论,广泛宣传发声,展现住甬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 本届以来,住甬全国政协委员将助推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为己任,紧扣我市长远发展,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交40余件提案,助力宁波高质量发展。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杨戌标委员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沪嘉甬铁路和甬台温沿海高铁》《关于支持沪甬通道规划建设的提案》《关于加快建设甬台温福沿海高铁项目》等提案,呼吁国家给予支持,进一步提升宁波都市圈对外辐射力。 港口和开放是宁波的优势,如何进一步放大优势,锻造硬核力量,也是住甬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许亚南委员提交《关于支持长江和长三角地区至宁波舟山港特定航线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的提案,建议国家将长江和长三角地区至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列入优先发展计划。张明华委员提交《关于将中东欧博览会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展会》的提案,建议将中东欧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使之真正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交流平台。 科技是宁波发展的掣肘之一。近年来,住甬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建议国家支持宁波科技发展。杨戌标委员提交《关于支持宁波在新材料领域布局建设国家级科创平台》《支持宁波加快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他说,“当前迫切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支持,推动宁波为国家打造科创策源地以及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力量。”张明华委员提交的《关于支持宁波建设国家级氢能创新中心》,呼吁国家对宁波建设国家级氢能创新中心、打造国家级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予以支持。 高等教育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宁波的短板。近两年,住甬全国政协委员为宁波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密集发声。许亚南委员提交《关于提请国家统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提案,建议国家层面扶持宁波等城市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张明华委员今年提交提案,建议支持宁波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崔田委员提交的《关于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几点建议》《关于加大地方高校文科博士点布局的建议》,结合宁波实际,就“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规模、布局、评估和在区域高水平地方大学加大文科博士点的布局提出建议。 住甬全国政协委员还放眼全国,围绕教育、青少年权益保护、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中小企业发展和延长海员工伤保险年限等问题献言献策。 会议期间,住甬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加讨论,认真协商发言,讲述宁波好故事,传播宁波好声音。委员们还通过发表文章、接受电视台采访、与媒体记者互动、撰写手记等形式,宣传宁波、解读宁波、推介宁波,全方位展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和重点任务。 2019年3月9日,杨戌标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了题为《真抓实干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大会发言,并在3月10日向境外媒体开放的小组讨论中,作为重点发言人竭力推出宁波元素、宁波行动。 本届以来,住甬全国政协委员发挥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为脱贫攻坚精准建言、凝心聚力,推进帮扶项目的进一步落地落实。2020年8月,杨戌标委员率宁波市代表团考察宁夏,积极牵线搭桥,动员鼓励浙商、甬商赴宁夏投资兴业。其间,宁波市政协、宁波经促会、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及弘德希望学校签订捐资协议,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用于弘德希望学校项目建设。2018年,杨戌标委员协调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捐资1000万元建设吉林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冷藏库项目,助推当地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脱贫摘帽。 “怀报国之志、守为民之心、展履职之能,不断成就新的更大光荣。”张明华委员获得2021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颁奖词这样写道。“这是一份厚重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张明华委员说。 一次次深入调研、一次次打磨提案,看着“蓝图”变成“美景”,住甬全国政协委员感到欣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五年来忠诚履职、精准履职、为民履职、创新履职、务实履职,全力助推宁波发展高质量、城市品质大提升、人民生活更美好,努力干出新时代全国政协委员的新样子。”杨戌标委员的话道出了住甬全国政协委员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