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梦 从电影院出来后,我努力地想用一个词形容这部电影,结果想了半天,只想出了“很韩寒”(请姑且把它算作一个形容词)三个字。 的确很韩寒。韩式金句贯穿全片,韩式的幽默,韩式的悲伤,我真的感受到了韩寒导演满满的诚意。 大约六年前我开始看韩寒的小说,从《三重门》、《一座城池》到《他的国》,也算是韩寒的书迷一枚,他犀利的文字和独特的文风影响我至今,而且我相信还会影响我很久。今年二月,突闻韩寒要当导演,作为一个潜心学习编导的女生,我赋予了这部电影很高的期待值,我不奢望作为新锐导演韩寒的镜头语言运用能力能超越优秀前辈,但我希望韩寒要讲的这个故事,是个超越票价的好故事。 言归正传。影片中我最满意的是台词,譬如阿吕的那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有点像《失恋33天》里的一句话:你连人都没生过,你说什么人生。看世界,绝对不是去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看看海,也不是去巴黎罗浮宫游荡……看世界,重点在于在路上,思考你需要思考的事情,享受的仅仅是过程而已。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我的生活。”苏米是个边缘人物,但我们都知道她其实是个明净的女孩,像日记本里的铅笔素描。她是影片中最让我心疼的角色。贾樟柯导演的特别客串虽谈不上有什么亮点,但这句台词很耐人咀嚼,还有他刚教育完别人不要在加油站扔烟蒂,结果因为被车门卡住的大衣他立刻往地上扔了烟头。生活真是讽刺,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扇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刘莺莺说:“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这个在台球房专注换灯泡的女老板,道出了马浩汉父亲的死因———喝多了在床上抽烟把房子烧了。像是无稽之谈,连死亡都以笑料的方式出现,大概也只有韩寒能做到吧。于是想起多年前读过一篇韩寒的文章,他说:“对于死,我一直是这么觉得,他们并没有离开世界,他们只是离开了人间。他们一定和我们分享着同一个世界,用不同的生命模样。”这番话,是否也让你产生一种共鸣感? 马浩汉说:“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他亲手炸毁自己在岛上的小房子,“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这是一种多么坦荡豪迈的举动!有的时候,我们也要打破自己的城堡,才能真正走出来。就好比蜗牛,永远背着自己的窝,那么它永远都无法远行。印象最深的是江河水煮青蛙时马浩汉盖上锅盖说“这才是现实”,他是个悲情人物,一开始以为天南地北都有自己的朋友,后来却被信任的朋友背叛,和江河好聚好散。江河说狗的寿命只有十四年,马浩汉说那总比情谊两个字寿命长。这句对白让我不得不佩服韩寒,某些残酷而血淋淋的现实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 江河的台词印象深刻的并不多,但清晰地记得他用吐司蘸辣椒酱吃的样子,他告诉苏米防止产生静电的方式时认真的样子,以及他最后那个用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编织的梦境。我想结局是一场梦,马浩汉独自远行,而江河在书里为他圆了旅游开发的梦也为自己圆了再见苏米的梦,我很喜欢这场梦,因为它诠释了友情和爱情的重量。 旅行的意义,只为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路人甲乙丙丁,回归平凡或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后会无期》跟韩寒以及其小说一样,有一种拒绝被世俗驯化的倔强。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讲道理,但是几乎没有谁愿意听对方说话。开场马浩汉在东极岛跳上一个演出的舞台,刚想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却发现麦克风被掐断了电源。 虽然《后会无期》带着公路电影的外壳,但影片的拍摄手法并非模拟真实的记录感,也非故事情节啼笑皆非的搞怪,在类似MV式的镜头前展现的是几段清新的小故事,但带来的回音却特别厚重。然而《后会无期》并不以故事性为先导,而是注重氛围和情感的构筑,如果用文体来做比,不是小说,而是类似散文与杂文的结合,有浓厚的情怀。 一个作家的情怀,一个赛车手对大路的热爱,一个导演对梦想的执着,都在电影中熊熊燃烧。在从东至西的旅途中,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在接踵而至的囧遇下,精准的节奏控制,运动镜头营造的精美构图和冷色画调,再加上幽默金句的画龙点睛,无不凸显着导演对影片内涵的阐述和个人风格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