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珍:在混乱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的秩序

    ■人物名片

    文珍,青年作家,生于湖南,长于广东。曾出版小说集《十一味爱》《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等。2014年凭《安翔路情事》获得老舍文学奖,是首个获得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的80后作家。2015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奖”。

    4月22日晚,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文珍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主讲《像树一样生长——一个人如何构建自己的阅读谱系》。

    轻轻柔柔的声音,低调谦虚的姿态,文珍看上去就是一个标准的青年女作家。比如,为了和讲座题目相配,她特意穿了一件有一棵棵小树图案的衣裙;比如,她说“在这样的瓢泼大雨中赴一场图书馆之约,也是很有趣的经历”。在讲座的后半段,她和宁波青年作家午歌、雷默一起分享了关于阅读的种种经验,她说:一个人缓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阅读谱系,其实就是一个人慢慢地成为不可替代的他自己的过程。

    因为不太会做别的事,只好读书

    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青年作家,文珍自称“在求知若渴的阅读中,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秩序”。

    文珍的父母都是工科大学生,小时候家里文学书并不多,“有一本《红楼梦》,是最便宜的那种版本,还有鲁迅的《呐喊》和《彷徨》。记得看《呐喊》和《彷徨》时,我才8岁,这年纪看这些书太深了,但没别的书可看,就硬把它们看完了”。

    所以文珍笑称自己的看书顺序是混乱的、颠倒的。“我看完《呐喊》《彷徨》开始看《红楼梦》,看完莫言之后看琼瑶,亦舒之后又看张爱玲。初中的时候看了金庸,同时也在看《傅雷家书》《红与黑》《简·爱》等。”

    因为酷爱看书,很小就近视了。文珍笑称和小伙伴们跳绳时,总会遭到嫌弃,“每当暮色将至,我就开始把脸无限接近地面地寻找那根绳子,每跳一下都要迟疑很久,因为看不到绳子在哪里,然后就被小伙伴们赶回家看书。我妈特别喜欢说一个段子,她把羽毛球绑在树上,近视的我都打不到,说起来很好笑,但其实也很悲凉。”正因如此,文珍发现有一种最安然地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就是在房间看书。

    初中的时候,文珍既看《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以及《故事会》《佛山文艺》《民间故事》等通俗读物,也狼吞虎咽地看完袁珂的《中国神话史》这样的学术专著,以及大量莫言、苏童、格非的小说等,“我的私人图书馆不是排列有序的书架,而是一大堆书,有什么看什么”。文珍认为,书看多了以后,自然而然会有自己的偏好和趣味,也就会有自己挑选书的方式了。

    不必担心孩子在看一本不好的书

    文珍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告诉家长们,如果看到小朋友在看一本不够经典的书,也不用特别担心。“很多人担心初中生读郭敬明不好,其实没关系,初中时看《小时代》,高中也许就会去读一读张爱玲、王小波了,可能从《萌芽》读到《收获》,从《收获》又会读到喜欢的作家的单行本,这一切都是流动不居的,重要的是每次去取书,打开它的那个过程中不会被旁人质疑、打断、阻止。其实只要开卷都会有益,这是古训。”

    现在更多小孩的问题不在于读郭敬明,而是在打游戏、看电视、上网。那么,怎么让一个人愿意去看书呢?文珍认为,可能就是在一开始时不要修剪他,不要给他指定书目,而是给他足够多的选择。

    “我非常感激妈妈的一件事情就是,小时候她给我订了市面上所有的少儿杂志,我记得其中有《小朋友》《小蜜蜂》之类的。后来也是我告诉妈妈,不用给我订了,太浅了。然后她又给我一些钱,让我去书店买书,现在非常流行的《窗边的小豆豆》,当时就是我自己在书店买的。”

    文珍还认为,看闲书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记得高中看金庸和张爱玲的时候,我的文理科成绩每一科几乎都是班上第一,除了英语。读书会让人眼界开阔,也会让人更自信。”

    读书的额外作用还彰显在旅途中

    曾经有一段时间,文珍决定不存书,把自己觉得不太会留下的书反而优先看完,然后快速把它送出去,以此来考验自己的记忆力。

    “这样做的后果是,我最想看的书并不是最先读的,我可能一直读的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想读的书。把那些书都送人后,我后来发现有的书真的完全忘记了,再有机会读到它的时候,就像读一本新书。我于是又发现了一个道理,真正的阅读其实是发生在第二次。”因为第一次阅读时会被情节等描写牵着走,第二次读的时候才会注意到很多细节。文珍现在家中的几千册书,大多是一读再读后觉得不错才留下来的。

    爱看书的文珍,也常常利用旅途中在飞机、火车上的四五个小时来阅读。“我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在旅途中阅读的习惯。但是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有时候看书可以帮你抵挡住不是那么想跟他聊天的旅伴。我现在每次出去,会带平时不太看的书。我一直相信任何识字的人都是有求知欲的。在飞机、火车上,因为别无选择,平时读不下去的书反而可能被逼着读完。最害怕的大概是旅途中读物不够,或者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带错了。因此我的旅行箱里常常会带四五本书。”

    用半天看别人10年心血所得,很划算

    除了作家,文珍的另一个身份是出版社的编辑。无论写书还是编书,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上的好书更多,因此,怎么说服别人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成了她自认为的职责所在。

    “看书给我带来巨大的自由和愉快。有时候我享受作为一个读者的时光,甚至超过作为一个作者的时光。”因为作者要掏空自己、耗费自己,写出想说和不想说的话;可是当你看书的时候,“是在接收别人费尽心血且经过时光检验留下来的字,我觉得非常划算,用了半天的时间,我可能看了别人十年的心血所得”。

    文珍曾参加过“丢书大作战”活动,把6本精心挑选的书“放生”在地铁上。“因为我始终相信一本书放出去,会有自己的奇遇,哪怕只流传到一个人手里,在那个人心里造成了那么一点涟漪,我觉得这本书的生命就没有白费。你永远不知道一些字句可能会在人心中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像不知道一颗种子种下去,到底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文珍也遇到过几次人生挫折,“当时我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迟钝,也没什么反应,就去看书了。我总是想,看完手头这本书,一切大概会变好的。事实上好像也是这样,等我安静地看完这本书,天黑了,第二天到了,世界并没有毁灭,我也并没有失去一切。哪怕遭到了一些挫折,可我只要还能读书,仿佛就还能保全自己。书除了在旅途中保护我不受打扰,其实在几乎所有方面,它都保护了我!”

    文珍荐书

    1.《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张定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这是沪上诗人张定浩阅读古诗的心得随笔。在这本典雅的小书里,他谦称这并不是一项有计划的学术研究,而是通过努力碰触和谈论一些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的生命,因此其中必然带有自己最珍视的生命痕迹。书中,诗人既在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在真诚地叙说当下,仿佛和读者一起信步行去,在文辞之美中惊鸿一瞥那些岁月长河中曾存在过的动人灵魂。

    2.《读书这么好的事》

    张新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

    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张新颖老师应《上海中学生报》编辑之约,为广大中学生撰写的关于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何在等问题的著作。行文庄谐并备,张弛有致,令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同时又深获启迪。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激荡,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讲座预告

    一、讲座《一站风景一站美食——沿贵广高铁的旅行》

    时间:4月29日下午2:00

    地点:宁波市图书馆人文地理馆(鄞奉路258号/南塘河街157号)

    主讲人:徐芳芳,宁波环球国旅副总经理,国家中级导游员、户外爱好者。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旅游业10余载,致力于旅游文化的传播。

    二、讲座《 “救”在身边——应急自救知识普及》

    时间:5月5日14:00

    地点:宁波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马俊杰,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分站长、主治医师、美国心脏协会BLS导师,曾担任国际马拉松、越野赛、铁三、戈壁挑战赛等大型赛事医疗官,2015年使用CPR+AED复苏马拉松心脏骤停选手获得成功(全国首例)。

    本版撰稿 俞素梅

    摄影 周建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