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我们的节日·迎元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错过了“十三上灯” 别错过了“闹元宵”

看看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

    今年的这个元宵有点儿特别:据说会出现本年度最大最圆的“超级月亮”。只是,受天气影响,想要看到月亮,难度不小。

    不过,在元宵这样一个以“闹”出名的节日,怎能让雨水破坏了我们过节的心情?

    “十三上灯”

    若按照“十三上灯,十八收灯”的旧俗,元宵节的节俗活动应从昨天晚上开始。其中,“上灯”也被称为“试灯”,《百城烟水》中记载“十三日为试灯日,十八日为收灯日”。

    为了“十三上灯”,过去很多人家从正月初七、初八就开始忙着搜罗做灯笼的材料,主要包括半透明的“韧皮纸”(或宣纸)、竹篾、细绳、浆糊以及最重要的红蜡烛。

    过去人们习惯自己动手做灯笼,造型以“兔子灯”“鲤鱼灯”“黄鱼灯”为主,再不济也是一盏“三角灯”。灯笼的造型虽然简单,但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北宋梅尧臣曾如此描述千家万户门前烛光摇曳的景象:“竞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

    按照旧俗,“上灯”前还要举行祭祀仪式:在祖先的神位或画像前,点上三炷香,斟满一杯清茶,再盛上一碗“酒酿汤果”。

    这碗“酒酿汤果”也被称为“上灯汤果”,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用糯米搓成的细小珍珠圆。

    “十四夜”

    在宁波,民间还有过“十四夜”的旧俗。尤其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除了挂灯笼,还会做“响格”。

    所谓“响格”,简单来说,就是把从山上砍来的毛竹一头劈开,摇晃起来发出“啪啪”的响声。对照来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手掌拍”。

    等到“十四夜”,人们会拿着“响格”绕着家里拍一圈,寓意把晦气、蛇虫、病害等不好的东西赶走,欢欢喜喜过元宵。

    这一习俗现在已不常见,但在宁海前童等地方仍可觅得身影。

    “闹元宵”

    如果说,过年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那么元宵就是一场狂欢。从古至今,民间的元宵节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闹”。

    元宵“闹”得“最凶”的,当属赏灯,元宵“灯节”的叫法也是由此而来。

    借着赏灯的名头,每年到了这天晚上,人们常常会互相宴请,成群往来于茶座、酒肆,“达旦不绝”。

    除了宴请,像猜灯谜这样助兴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梦梁录》中曾记载有“商谜者”“先以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谜”。猜灯谜的人气能旺到啥程度?《清嘉录》的描述是“连肩挨背,夜夜汗漫,入夏乃已”。

    至于像妇女“走桥”、闹社火等,也是旧时元宵的重要娱乐活动,只是今时已十分罕见。

    “闹”元宵最起劲的恐怕当数年轻男女。每年到了这个晚上,结伴出门赏灯之际,顺带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给自己物色对象,或者跟对方约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千古流传的佳句,说的就是元宵节。

    记者 石承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閻庨€涚劍婵倗鎸ч崟顕呭數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 | 缂傚啯鍨归悵顖氼嚗鐎n亞鐟� | 閻犱礁褰炵拹鐔革純閺嶎厹鈧拷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閻庨€涚劍婵倝姊块崱妤佺闁煎崬濂旂粭鐔兼焼閹惧磭妫勯柣鈺傚灩濞奸亶骞庨弴锛勬闁活澀绲婚惁浠嬫晬閿燂拷87654321闁靛棌鍋�閻庨€涜兌缂嶅鐛崹顔藉暈(13819807679)
闁瑰灈鍋撻柡鍫灡閺侇噣骞愭笟濠勭獥 闁告牗銇為崥顐﹀棘鐟欏嫷鍔€闂傚啫鐏濈粭妤€袙閺冣偓婵⊙囧嫉椤栨稒绠掗梻鍕姇閸欐洟宕i敓锟�
濞戞搩鍘煎ù妤冣偓閫涚劍鐏忔繄绱旈幋娆屽亾閳ь剟鎮ч崼鐔哥秬闁圭鍋撻柡鍫嫹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