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塔板桥 |
|
白云桥 |
第一站:白云桥 驾车约1个半小时,我们抵达第一站,位于余姚鹿亭乡中村的白云桥。 远远望去,白云桥如“彩虹卧波”,非常轻盈地跨在晓鹿溪上。说起历史,白云桥的年代颇为久远,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距今1300余年,后历有毁建,现存之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桥是一座陡拱式单孔石桥,气势不凡。登临白云桥,犹如上天梯,白云桥全长25.3米,满月形的桥孔直径12.65米,桥面下宽上窄,桥顶宽度仅3.3米。站在又高又窄的桥顶四望,两边山峦高耸,秋叶渐红,而桥下深涧激流,巨石枯藤,不禁心旷神怡。“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记者现场体会到了宋代明州文士楼钥的诗句意境。 桥面两侧共有十六根望柱,中间四根顶上雕塑了雌雄狮首石像,栩栩如生,精致秀丽。桥孔两侧边墙上均镌有桥联,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大字,右角镌有“光绪庚寅”(1890)小字。 与白云桥相联还有一桥,名曰“踏步桥“。踏步桥连结白云桥和溪南岸。古代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陡拱石桥和踏步桥相结合的方法,大幅度缩小了拱圈的跨度,既省工省料,又利于排洪。白云桥是中国美院的写生基地,一些户外探险营地与农家民宿也在附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意渐浓,秋阳却出人意料的猛烈。记者从市区出发,一路西行,踏上了“古桥寻幽”第一次行程,本次探访四明山区的三座古桥。 第二站:李家塔板桥 距离白云桥西侧,仅3公里左右就是古廊桥——李家塔板桥。这座桥建于南宋初期,跟一段传说有关。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屡犯中原,康王赵构“泥马渡江”后,被金兀术追到浙东四明山鹿亭,当地村民用竹排帮助康王一行渡过溪流。说来奇怪,兀术率众追到溪边后,面对湍急的溪流,战马不听使唤,停蹄不前,使康王安全脱险,后人称此地为“马停蹄”。康王登基后,为答谢救命之恩,亲赐御匾建造“会龙桥”,即李家塔板桥。 李家塔板桥是一座石礅廊桥,是南方山区独特的桥梁形式,集桥梁、凉亭功能于一体,全长27.7米,宽4.5米。桥礅由六根高8.95米的巨型条石并竖,其上再横铺凿槽条石一根,用以联接桥礅,防止位移,以免条石倾倒。整座桥身仅一只桥墩,侧视犹如金鸡独立。在桥礅上平铺大原木,北边十根,南边八根,搁架于两岸,上铺地板。桥上盖有桥屋十间,抬梁和穿斗相结合的梁架,小青瓦屋顶,贯通如长廊。 李家塔板桥结构稳固,风格典雅,加之周边青山绿水衬托,更显出廊桥的轻盈秀美。据余姚文保部门介绍,该桥原是交通要道,过桥南通白鹿、大岚等地,也是山民物物交换的场所。随着公路的畅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廊桥渐渐失去了作用。如今古桥已成一处观光之地,它的建筑风格及几百年来的风雨经历供后人欣赏、借鉴,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下转B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