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今锐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车上梯”从600到0
智能化精细化治理催生文明自觉

杨朝清

和顺家园是宁波市鄞州区规模最大的保障房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2000辆左右。2020年10月,该小区在鄞州区率先启用“智慧云梯”阻梯系统,第一个月系统就拦下了600余辆次。从2024年最近一个月的数据来看,该系统拦下的“推车上梯”的电动自行车是0。

2月29日《宁波晚报》

各地层出不穷的安全事故,一再提醒和警示人们要做好电动自行车规范停车。3年多时间,“从600到0”的可喜转变,既充分彰显了科技赋能社区治理,也说明了规范停车的文明素养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哪怕是有的小区里设置了电动车专用停车区域,不少车主也会嫌麻烦将其视为“稻草人”。不论是为了预防盗窃,还是为了避免天气状况影响电动自行车使用性能,抑或是为了充电方便,“推车上梯”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许多人带来了出行便利。然而,“推车上梯”不仅破坏了公共空间的秩序,也会增加人为的安全风险。电动自行车规范停车契合公共的价值理性,却没有得到一些车主的认同和遵循。说到底,风险防范意识的淡漠,让不少人心存侥幸;只有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这些人才会提升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

虽然“推车上梯”发生意外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其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只有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只有多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禁忌与边界,“推车上梯”才不会产生“破窗效应”。治理“推车上梯”不仅需要社区、物业和居民参与文明监督,也需要“技术视角”。

小区里没有专门的停车棚,或者停车棚空间有限,满足不了停车需求。规范电动自行车停车,既需要车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多投入一点成本,多费一点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尊重和回应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更进一步说,治理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还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并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

依靠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大都是一个城市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正当的利益诉求需要得到尊重与满足。规范电动自行车停车,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疏堵结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让“推车上梯”成为不受欢迎的失范行为,让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成为居民的一种道德自律和文明自觉;另一方面,要将公共部门的“制度补血”、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和智能化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多管齐下,电动自行车规范停车才能梦想照进现实,社区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