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的“老兵” 不死的乡愁》后续 1月2日,商报刊发了帮20名已故甬籍“台湾老兵”寻找亲人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东南商报的影响力真大,没想到才这么几天时间,‘台湾老兵’林日初的家人就找到了,杨松寿和宋时成的家人也找到了!”11日,一直致力于帮助甬籍“台湾老兵”寻亲的邹维源先生,激动地给记者打来电话。 邹先生透露,目前也有一些宁波及外地市的台属,请求帮助打听他们在台湾的亲人的下落。 记者 毛信意 通讯员 胡亚佩 3名“老兵”有人认亲 邹先生说,自从1月2日商报刊登了关于20位“台湾老兵”寻亲的消息后,他家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台属向他打听赴台亲人的下落外,最令他高兴的是,有3名“台湾老兵”的亲人找到了。 “您是邹先生吗?我是林日初的亲弟弟林日年。”1月5日,电话那头传来满怀期待的声音。 “我家有5兄弟,我的大哥叫林日初,二哥叫林日增,三哥叫林日成,四哥叫林日均,我是老五。解放前,我大哥到上海谋生,因生活无着而当了兵,后来去了台湾,一直没有结婚。” 林日年说:“我从宁波农校毕业后,在绍兴上虞工作并安家。大哥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大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第一次来时,就找到了我家。当时,我女儿在杭州上大学,我也让女儿特地回家团聚。接着,我陪大哥到慈溪天元镇(原来属余姚市)老家。此后,大哥还回来过五六次。最后一次回来大约是在2007年,那时,他已是90多岁了。” 林日年曾建议大哥回老家养老,但大哥认为他在台湾有养老保障,不想麻烦兄弟。林日初2009年去世前,曾托同乡,在他死后,把他生前写好的一封家书寄给弟弟。 邹先生说:“从林日年介绍的情况来看,双方信息都很符合,因此,能确认他们是亲兄弟。接下来,要进一步与台湾方面的律师联系,准备有关的手续。但是,从林日初去世的时间来看,要获得财产继承已不太可能了,但退伍金继承还是有可能的。” 另一位家住鄞州的市民杨先生来电认亲。他是“台湾老兵”杨松寿的亲侄子。不过,从台湾目前的有关规定来看,必须是去世老兵的配偶或亲兄弟姐妹才能继承遗产。因此,邹先生说:“杨松寿的寻亲之路,虽然有了结果,但是,有没有通融的可能性,还得再咨询台湾的律师。” “有关宋时成的记录找到了,他是奉化尚田镇冷西村人!”这是奉化市台办传来的好消息。为了帮助“台湾老兵”寻亲,奉化市台办秘书长傅道锋翻阅了所有去台人员以及台属的原始资料,找到了宋时成的档案。档案显示,宋时成是退役的空军上尉,曾于1988年5月回奉化探亲,他的弟弟一家都还在奉化老家。 记者了解到,宋时成没有子女,他在老家的侄女宋小儿和一个侄子过继给他。侄女宋小儿还在台湾照顾老人15年,直到老人过世。2012年4月,她就带着老人的骨灰回到了奉化。因此,这条寻亲的信息是台湾方面出了差错。 宋小儿说:“我在台湾生活了多年,在台‘老兵’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只要有一丝线索,他们都不会放弃寻找家人。我大伯在世时,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一直在帮助那些‘老兵’寻找亲人。” 此外,宁海的孔女士也打来电话认亲。她说,商报刊登的名单中,名叫孔庆玉的“台湾老兵”,可能是她的大伯。只是名字和出生年月有一些出入,希望能帮助再次确认。 两条途径可帮台属寻亲 报道刊发后,也有不少台属给邹先生打来电话,希望能帮助他们打听在台的亲人下落。 “从种种反馈的情况来看,两岸离散家庭还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我只能尽力而为。”邹先生说,他会把大家委托的寻亲信息,整理后发给台湾方面。还将通过两条途径帮助他们打听消息,一是通过台北市宁波同乡会。这个组织目前有10万人,他们不定期开会,还有自己的刊物,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刊发寻人启事,帮助打听宁波赴台“老兵”的下落;二是把寻亲的材料,转给台湾方面的律师事务所,让他们根据线索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