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袁湛江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特别是面临将近两个月的暑假,许多家长很早就为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为孩子安排了满满的学习计划,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孩子的未来赢得更多资本。 然而在我看来,家长的爱心未必能够带来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许多孩子厌学之情由此而生。陷入这种思维误区的根本原因:没搞清楚您的孩子,最需要什么。 基于以上的现实,我给家长提出“三多三少”的建议。 要“多陪伴”。现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节奏快,陪伴才成了最珍贵的礼物。一个诚恳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是一些信息的传播或者情感的流露。陪伴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也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多倾听”。心态阳光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会主动向家长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让家长分享他们的见闻和感受。然而,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想法不闻不问,时间长了,孩子诉说的欲望会降低,等你觉得有问题了,再想跟孩子交流已经变得很困难了。 要“多提问”。这里的“提问”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家长要对孩子做一些提问,一个是鼓励孩子向家长提问,从而引导孩子对有些问题做深度思考。 “三少”是针对家长的过度或者不当教育行为所做的一些提醒。 要“少命令”。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一贯正确的,如果我们稍微懂得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识就会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贯正确,家长和孩子之间当然也如此。 要“少强迫”。“强迫”比“命令”在行动上更近了一步,效果可能更糟糕,比如强迫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如果孩子不愿意这种安排您认为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吗? 要“少任性”。这里的任性,主要是指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偶尔会任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任性不加约束是不合理地。对于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作为家长当然需要区别对待。不然就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我可以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就可以得到我想得到的任何东西”的想法。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暑假做出一种负责任的安排,然后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导,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增进与孩子的感情。我认为这是家长应尽的职责,也是一条比较务实的策略。
|